注:本该系安徽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JK17083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个老师授课,授课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国家《课程标准》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批量培养人才,但难以人尽其才,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既不适合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不利于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化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不同,学生接受新的化学知识时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整个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而进行统一教学,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消化这种正常的教学内容。所以,每节课都处于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中,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化学学习只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吃力,形成化学“学困生”。而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不利的作用,降低了这些优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个缺点,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班,从而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其上课内容侧重基础性,帮助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成绩优异,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适时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同时进行一些拓展性的课堂训练,使其化学知识体系更加牢固。除此之外,分层教学还可以保护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一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而言,面对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他们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紧张感,这种落差感和紧张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分层教学是将化学学习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学班中,以此减弱学生心中的落差感和紧张感,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习的信心。
二、概念界定
所谓化学分层教学, 是指在现有行政班授课制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 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在化学学科内开设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班, 开展走班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和目的相同, 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优势在于:化学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是根据学生化学方面的基础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中心安排不同任务进行的化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重视部分“尖子生”或“差生”。
三、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1.认识分层教学目的。传统应试教育采取的是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要求、“完全一致”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单一的教学评价,而分层教学恰恰与之相反。就传统教育而言,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教学的需要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也就导致各方面的教学需求与配合无法满足,这种问题出现得较为普遍。分层教学解决了教育的这些弊端。学校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思想品德、心智、体能、爱美、体力劳动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躺下一群,趴倒一片。
2.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A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达到基础水平,比如学业水平考试的C等级。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简单的生活应用。其次,“B层教学目标”是基于上述标准基础之上的,学生对化学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化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三,以高考成绩为标准的“C层教学目标”,注重化学学科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为目标的学生在化学方面可能会有更高的发展。
3.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教室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善于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教学,最好的教学状态是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化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上的基本要求是让他们了解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激发其化学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将他们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理解各种化学知识背后的本质,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对于化学基础扎实的学生,他们对化学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拓展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并帮助他们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更加深入地解决拓展性问题。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上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为此,必须将化学教学的内容分为:基本内容、提高内容和拓展内容三个层次。因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并着层次之分,因此,在课堂有限教学时间内,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各教学内容的课堂时间比例,将基本内容放在第一位,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系统知识框架,又要考虑到在课后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还应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化学问题教给其一些方法论的知识,激发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独立探究并解决“跳一跳而能够摘果子”的问题。
4.发展性的学生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验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从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课后作业还可以起到成就学生学习的作用。化学老师可以以批改作业为交流手段,批阅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例如,对一些学习起来很吃力的学生,老师在指出其作业中错误之处的同时,要给予他们以一些鼓舞性的、激励性的话语,不断地给学生以力量;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则要告诫其戒骄戒躁,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努力,或者提出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其思考,促进其发展。
总之,要想使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既需要我们化学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努力和配合。我相信:在国家倡导的分层走班教学政策引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越来越完善,化学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才辈出。
参考文献
[1]王小君.高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研究.2016.
[2]梁艳梅.分层次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