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及新模式思考——以MTA为例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及新模式思考——以MTA为例

作 者:欧启均 李紫颖 (陕西师范大学 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GERP-18-38

摘   要:本文以旅游管理硕士(MTA)为出发点,分析现阶段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状况,指出其中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在培养及管理方面全新的观点。
关键词: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问题导向;双师双审制

专业硕士是为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高层次人才,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又是在职攻读的学位类型,更应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导向。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典型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有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领域、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MTA)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3月批准设置的。2010年9月被国家列入2011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允许在全国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57个MTA授权点进行招生。旅游管理硕士(MTA)报考的学生中很多来自于旅游企业、旅游教育机构等,是典型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模式偏学术化 
如今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大部分是依据全日制硕士模式进行培养,依然是课程+毕业论文的模式进行考核,并没有考虑非全日制硕士学生在职学习的特殊性专门制定培养方案,有的学校由于MTA的学生较少,直接合并学术型硕士进行课程学习,在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上同样照搬全日制硕士论文,整个培养过程偏学术化。
2.硕士导师实践能力不足
非全日制硕士导师的甄选还是原来的学术型硕士导师模式,很多导师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高校里,从来没有到过行业一线工作过,缺少实践性指导经验,造成了很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停留在学术阶段,无法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3.培养进程与从事工作脱节
非全日制硕士应该是为了解决实际行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应该是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的,而不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的纸张。非全日制硕士学生的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应从自身工作出发,结合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最终能到解决方案,这应该是非全日制硕士学生的最终目标。
4.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 
非全日制学生虽然学习的时长最短是两年,但由于采取了弹性的学生时间,有的学生学习期限可达四年,但由于各个学校对非全日制学生的科研基本无要求,造成学生的科研能力严重不足。
二、加强完善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
1.报考及招生新方式
招生单位在国家教育部招生规定的基础上,可对非全日制硕士招生增加一定实际环节,在复试阶段可考核学生的实际工作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后期导师分配。这种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模式可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性,为毕业设计和实践论文提供更多的基础。
2.课程设置应注重实际性 
在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课堂教学更应以案例教学、课程讨论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为主,注重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课程考核应以自主案例分析为主,并在学分上增加弹性。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设立具有行业特点的科研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申请项目,并通过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同进可为毕业论文做基础。建议建立全国MTA学生管理系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3.毕业论文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 
毕业调研报告和毕业论文必须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不能以学术型论文标准来要求。全国应统一建立以行业机构高层管理人员为主的实践论文评审系统,论文送审除送到高校专家评审外,同时应送审到行业专家评审系统。现阶段各高校毕业论文送审都走网上送审的方式,由国家旅游局建立MTA行业导师评审队伍不是难事。也可试行国际上通行课程硕士培养模式,将硕士学位论文折算成一定的学分,允许研究生增加指定的课程学习,增加学分替代论文研究,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培养体系。
4.建立“双师双审制”
“双师”指的是双导师制度,包括校内高校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和课程质量监管,行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双审”指的是毕业论文评审的双审制,论文一次送到高校导师审核,一次送到行业导师处审核。当然,行业导师的甄选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形成各行业的导师网上系统。
5.探索联合培养模式
各高校可根据本地行业特点,联合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按合作单位的特点进行课程调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项指导。此种模式可提高MTA的招生规模,又可为合作单位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合作单位工作难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起步较晚的硕士类型,非全日制硕士又是刚划分出来的硕士类型,有其特殊性和实践性,需要我国教育部和各高校在不停的摸索中促进其发展,结合国际上先行的做法和我国行情的特殊性,发展出一条符合我国高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6(3):104-106.
[2]刘彩虹.全日制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新教探索,201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