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课堂教学中把爱传递

在课堂教学中把爱传递

作 者:成秀琴

——浅谈中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山西省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031400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世界趋势,不包含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中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入手,来探讨一下中职教育中爱的教育: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职生   课堂教学

教育需要爱,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爱!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感化其他一个个心灵,其实就是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者的真诚,从中明了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作为老师,就应该是传播爱的使者,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爱的雨露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试图在本文中从中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入手,来探讨一下中职教育中爱的教育____情感教育。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职教育存有偏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阶段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从家庭到学校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使中职院校学生相应出现了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道德素质低下、难教育、难管理等问题。作为一名和这样一群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能深刻体会到,孩子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以及他们情感世界中爱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得到加强,而课堂应该成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传播爱的主场地。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中职生普遍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感到茫然,对自己将来完成学业后的出路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使学生滋生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缺乏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利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地萌发某种负罪感来。对于这样一群如此弱势的学生群体,唯有爱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直面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逐渐形成强烈的责任心,将来,才能成为健康向上、责任心强的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以下是笔者在自己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有关情感教育的一些感悟。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渗透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情感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事实上,老师和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情感交流,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如,经常设计一些趣味小测验或者课堂竞答,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在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中职生大多是“学困生”,课堂教学的障碍非常大。我就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放弃、不抛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在爱的温暖的包裹下,他们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随之形成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另外,每年新生入学伊始,我都会在开始的几堂课上,努力做学生的“心灵对话者”和“职业信心的明灯点亮者”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主动走近学生,走到学生中间,与之促膝相谈,用贴心的话语打开学生的心扉,耐心倾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诉说,消除心理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心灵阴影。告诉学生,“白领很潇洒,蓝领更可爱”读中职也一样成长,学好技能中职生同样有出息。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受到老师的认可、鼓励和发自内心的爱,由此扫除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即便是对待让学校老师、家长都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我依然付出自己真诚的爱。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是避之唯恐不及,只求这类学生不在课堂上制造事端即可。殊不知,这样的态度和做法只能使问题学生问题更严重,因为他们内心感到了被厌弃,继而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就会破罐子破摔,甚至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其实,问题学生的产生,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又有不得法的学校教育、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学生是受害者。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探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乐于接纳理智对待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贴“标签”,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即便是问题学生,也同样需要被关爱、被理解、被信赖。我时常在课堂上鼓励那些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学生表现自己的优点、特长,他们觉得自己被老师同学认可接纳了,逐渐地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渐渐地,学习态度、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产生了可喜的转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实践探究,让学生体会同伴间的友爱。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满足学生交往、友谊、安全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获得友谊和帮助,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正处在十四、五岁年龄的中职学生普遍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同时,中职生普遍有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乐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的积极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融入团体,学会合作学习、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中布置的各项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乐于协作、勇于负责、体验同伴之间的友爱,感受自己被认可被接纳的愉悦 ,也促进了同学之间建立信任和理解,并互相形成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的良好同学关系。这些都为中职生日后进入企业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进行多方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营建健康高尚的情感世界。
中职生的情感世界还是很不稳定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接受更为全面的情感教育,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世界。因此,中职课堂教学中应该全方位地渗透全面的情感教育。正确、健康的情感教育主要包括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爱祖国的教育、爱集体爱同学的教育 、爱科学的教育、爱美审美的教育、 爱学习的教育、爱劳动的教育理想教育、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在当前这种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学生能获得的信息量庞大,很多时候都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存在着诸多不良影响。所以,上述这些情感教育内容在课堂中渗透是势在必行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同时学会去爱,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不包含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