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新扶贫攻坚”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新扶贫攻坚”问题和对策研究

作 者:胡诗梦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研究背景介绍
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阻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存在,截至 2014 年底,中国还有 7017 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发生率 7.2%。而且,由于我国地域差异明显,社会、文化、自然等方面存在差异,贫困问题也存在区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40万人,年度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超额完成,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作用凸显。但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3000多万人分布在连片特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贫困塌陷区”,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针对“精准扶贫”的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为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深化“精准扶贫”举措都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
(一)劳动力流失严重
扶贫工作开展之前,绝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谋生。扶贫工作开展之后,只有极少数劳动力返乡工作。一是城市的良好的生活设施及基础建设、多向的发展空间、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显性因素。扶贫工作没有带来很多合适的新的工作岗位以吸引劳动力返乡,二是扶贫工作没有解决乡土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失守的现状。在西方社会主导的城市文明的冲击下,城市是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理想家园,是自己的工作、生活、工作的理想场所,他们对乡村世界缺少记忆、维系、认同感。
(二)发放补助只能是暂时性缓解贫困状况
扶贫工作的一项重点是让贫困群众能够在节庆日过上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日子,扶贫干部的举措是为贫困户购置电视冰箱等基本生活电器,在春节时给贫困户一些生活补助。不可否认,这样的措施能够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情况,但是这样的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人员职务调动会影响对点干部帮扶
2017年的精准扶贫点对点安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大大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但是人员的未来职务调动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入职人员需要重新了解熟悉贫困户的情况并做好对接工作,即使如此,人员调动对精准扶贫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根本性、战略性的举措,也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一大趋势。产业扶贫能够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力,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特殊情况,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发展有针对性的产业。以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余塘村为例,横峰县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但是生态环境好,自然景色浑然天成,且红色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老区县,拥有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保存完好的旧址,可以考虑大力发展旅游,实行旅游扶贫。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展休闲观光农业。
(二)探索“扶贫车间”的发展模式
随着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的出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在常庄村周边村庄设置加工点,搭起“小窝棚”招揽群众务工。如果贫困户得到这些就业机会,就有机会脱贫。从2015年起,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因势利导,对这种“小窝棚”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扶贫车间”,引导户外家具、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扶贫车间”集中。通过发展“扶贫车间”,鄄城县群众,尤其是贫困妇女在村里接单做加工,既能提高收入又能照顾老小,还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困难,探索出一条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新路子。截至2016年12月,菏泽共建成“扶贫车间”1803个,有383家企业入驻,直接安置和带动191341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带动57685名群众脱贫。
尤其要注意的是,针对留在农村中的贫困女性较多这一事实,应重视对贫困女性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让能够走出去的贫困女性掌握一门技能,能够走出去,走出贫困。
(三)评估及实行考核制度
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创新考核方式、探索社会扶贫帮带新机制等方面来健全扶贫体制,从而保证精准扶贫的工作实效。第一,完善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扶贫、民生等方面指标在全村综合考评中的权重,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第二,创新考核方式。将自评与重点抽查、交叉检查与平时各项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引入精准脱贫认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并加大扶贫工作的透明程度,邀请群众进行脱贫评估认定。
四、总结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全力开展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下,深入分析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困难和对策是各级政府面对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我国实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急切需求。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借鉴,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为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提出更加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