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手工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手工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作 者:鲍芳荣 (铜陵市义安实验幼儿园,安徽 244000)

摘   要:手工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求新求异,充分激发幼儿手工兴趣,提高幼儿创造能力。但在许多幼儿教师潜意识中往往认为幼儿手工活动就是动动手一起剪纸、画画、捏橡皮小人。这种理解是狭隘的,限制了幼儿通过手工活动达到培养创造力的途径。手工活动属于美术的一部分,让幼儿展现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许多教师在手工过程中对幼儿的指导并不到位,缺乏对幼儿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的经验。本文从手工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两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手工活动;幼儿;创造力;对策

通过手工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独特思维,加深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教师从幼儿手工活动的表现上找出途径,提高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手工活动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幼儿创造力。
一、手工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一)启发幼儿思维,提倡手脑并用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自制玩具、泥工、折纸、编织、布贴等。而手工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种材料的认识,都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有一定的联系和结合,这些材料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和联系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提升。作为幼儿教师,在手工活动教学时,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开始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我提倡于让孩子对这些材料产生自己的认知,你想选择哪些材料创作或者进行怎样的创作我都是允许的[1]。当这些孩子把这些材料在脑海中还原成作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现。比如,我教幼儿进行“编手绢”时,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的“手绢”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得出用“纸条”编出来的结论后,再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变出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花手绢、篷篷船,用这种方式锻炼了幼儿手脑结合的协调性,也从小激发出幼儿独特的创造性,开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旅程。
(二)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由于幼儿认识经验不足,创作范围有限,因此手工活动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即兴创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一无所知,他眼中的世界是一片明亮的色彩,你教给他什么样的认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视野。优秀的幼儿教师喜欢带幼儿到户外进行手工创作,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这种活动会养成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探索世界奥秘的行为习惯。通过自然界鲜活的生命力,开阔眼界,为创造力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幼儿的创造也要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手工活动把两者联系起来,调动幼儿对创造的渴望和兴趣。如,玩泥巴,在田间挖出柔软且有韧性的泥巴,让幼儿反复搓揉,拿捏,动手捏造各种造型不同的人物、动物及生活用品。创造反作用于手工活动,有了更多的创造力会更加喜欢手工活动,把作品展示给同伴欣赏也会增强自信心,激发出更多的创作激情。
(三)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手工活动,不是老师做什么,孩子就学做什么,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任何手工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蕴含着内容或形式的美感,新课程下幼儿教师的观念开始更新,从关注幼儿外在表现转向内在创造力的提高,手工活动应该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萌发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学会感受作品美观,积累感性经验,从中受到启发表现美、创造美。对不同手工活动的制作讲究不同的审美观,难易程度不同的作品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感受美。男孩和女孩对创造力的开发也要区别不同的手工[2]。
二、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一)选择有趣味性的手工活动
有趣的手工活动能生动地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手工活动过程,幼儿教师要保持手工活动的丰富多彩,不能今天剪纸明天还是剪纸,从内容的选择上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一项手工活动久了也会让幼儿产生固定的思维,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谈话交流中寻找适合培养创造力的手工活动。重视手工活动和幼儿创造力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两者规律。不同的手工活动对创造力的培养有不同的效果,趣味性的手工活动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例如,在有一次不倒翁的教学中,我抓住教学契机,灵机一动,对幼儿提议“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不倒翁吧!”所有的幼儿都一致赞同,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地创造力,每个幼儿都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创造力运用到不倒翁制作中。所以,选择有趣的手工活动会激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开发智力创造力。
(二)教师有针对性指导手工活动
幼儿教师在手工活动教育中,不仅要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要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幼儿的创造力得以提升。我们提倡手工活动要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如果多次尝试都失败后会增加幼儿的消极情绪,可能对手工活动产生厌倦或者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在巡回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状态,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对问题产生思考,如果对于多次动手还没有成功的幼儿则要适当进行指导。通过问题情境设置帮助幼儿找出问题所在。如在指导不倒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某些幼儿已经剪好不倒翁制作的底座,但是对折后发现底座不会左右摇晃,她用手指点底座,尝试点了一下教师的范例,还是不会摇动,于是教师就提出让这名幼儿拿着自己剪好的底座与教师的模板对比看一看哪里不一样?最终解决了问题。教师通过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鼓励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手工活动中多角度多视角看待问题
如果所有的手工范例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么幼儿失去了创造性,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尝试空间,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幼儿的创作不一定是和范例一模一样的,这种创作会使幼儿失去兴趣,他们更喜欢制作出同伴没有的东西,以表现自己的智慧,所以手工制作中允许幼儿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将设计出不同形象的造型。自己画出喜欢的形象,每个幼儿交给教师创作出图画上的模型,如有的幼儿将不倒翁设计成哆啦A梦的形象,有的则是超人、蜘蛛侠,这种千奇百怪的姿态激发了幼儿更多的创造力。
结束语
总之,手工活动为幼儿创造力激发出更多的思维创意,重视手工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释放幼儿天性,让他们在手工活动中尽情创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多利用手工活动进行教学,吸引幼儿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志楠,李鸿.发展幼儿手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新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9):36-39.
[2] 余凤妹.巧借创意手工活动激活幼儿的创造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