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特征,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将探析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应遵循课程要求,不断转换自身思想,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科学利用,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素质水平较差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授课,学生只负责听课,如此一来,教师便将自身的权威性看得过重,不愿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氛围也异常沉闷。近年来,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没有得到提高,部分教师投机取巧,照抄照搬网上的教学资源,致使课程内容布置不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并以此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致使评价缺乏实际效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有显著的提高。
(二)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育主要以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与拓展。学生只需要将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记忆下来即可。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思维应变能力以及判断力等,因此教学工作应当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核心内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过分看重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努力程度则不予关注,致使一些成绩平平但足够努力的学生越来越懈怠。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确保课堂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对学生的正确指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为接受指令并完成任务的客体,这种主次颠倒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奴役性极强,对教师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只是一味的布置任务,并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不满,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1]。
(四)课堂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知识讲解、提问与习题训练。教师普遍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可以看书回答,实际上就是照着书将答案念出来。课堂教学工具只有粉笔、黑板与教材,教学手段单一,没有探究性与合作学习的项目,学生在课上也不允许动手,只要将教师讲的内容原封不动的记忆下来即可,致使课堂教学失去实效性。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及时进行教学评价
在过去,教师为了赶时间,将整堂课都用在知识点讲解上,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学习效果也不够明显。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应当开展评价活动,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该节课上的收获,通过这种及时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一章时,教师需要将教学重心放在方法的学习上,让学生自主分析数列中存在的规律,并在课后总结过程中,询问学生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得到进一步升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解题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敏感阶段,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集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应当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小木棒、直尺以及剪刀,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并将三种三角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得到认可,学习劲头也更足,在动手过程中一点点的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使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现对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渠道,对此,教师应当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对课前、课中与课后时间的统筹安排。课前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开端,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并在视频后设置几道简单的练习题,学生只需要花费5-10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为了使学生能长时间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需要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素材[2]。
(四)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的目的则是要在生活中有效的运用知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以比赛为主题来设计问题,例如,一次知识竞赛一共设有五道关卡,比赛规定只要通过两关即可表示挑战成功,班长每次答对问题的概率都是1/2,请同学们试着计算出班长成功的概率。教师只负责给出问题,有学生自行研究与解题,如此一来,学生的解题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解题的思路也更加的丰富。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不断的转换思想,注重对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师生间应当加强互动,营造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生生.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8(01):208.
[2]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4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