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打开学生的心扉、精心设计问题、组织有效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发言,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舞台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统一,毋宁展个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应当启发、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解放小孩子的嘴。”
一、让学生多读。
(一)设计读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语文教学,我设计了初读、小集体赛读、范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其中,小集体赛读是重要环节,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多鼓励,激发学生初读和范读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点帮助下,逐步悟出读书的乐趣。上课前,学生初读课文,读到不懂的地方查资料,反复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适当鼓励,使他们具有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意境,使学生爱读。如果说理解能够再现形象美,那么想像更能使学生体验到美的意境。课文中的优秀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意境,让学生通过想像,置身于美好境界之中。例如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当优美、动听的古筝音乐响起,学生进入了充分的想像,这种宁静、空旷的美景让人陶醉。学生通过想像,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争相朗读这篇课文。
(三)提高朗读水平,使学生愿读。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评价,在评价中扬长避短,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朗读过程中自我矫正,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并让学生了解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朗读练习中自我完善,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愿意在课堂上朗读。
二、给学生机会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
(一)分组讨论,给每位同学发表见解的机会。心理学家试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或工作)的效率。讨论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同学的讨论中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教师质疑,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习惯于坐等答案,久而久之,则形成思维惰性,长期遗忘,不利于学生发展。要改变现状,教师必须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把疑问说出来,告诉老师,告诉同学,并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学生讲课,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理解能力。真正的功夫是在无数次实践中练出来的。把讲台让给学生。一篇课文由二至三位小老师按预定顺序上台串讲分析,其余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做小老师仿照老师的样子先备课,然后讲一个片断,你会发现学生设计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性格和学习方法。这样的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活动"起来,"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片断模拟表演。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对于童话故事或童趣较浓的故事,通过表演活动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苦柚》一课时,让学生模拟伯父带着小作者买柚子的经过,在学生的角色模拟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可以使他们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
(二)运用形象直观的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增加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捞铁牛》时,捞铁牛的全过程用实验法来展示给学生看后,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
(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活动中去。例如:沈阳市某小学六年级一中队在周总理逝世纪念日那天,召开了一次很有特色的"缅怀总理"的队会。队会开始,哀乐声起,幻灯打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朗诵《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文,然后播放《周总理,你在那里》的长诗,高山、大海在呼唤,师生的心里也在呼唤总理。接下来,同学们用小品、短剧、诗歌的形式表演了从《关怀》到《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他们怀着对总理的深深敬意,用自己的表演把总理的丰功伟绩回顾了一遍,既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又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换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大舞台是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多考虑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昌辉.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54-54.
[2]叶广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J].考试周刊,2017(1):28-28.
[3]张静.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J].教师,2017(9):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