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别在课前、课堂与课后加入共同探索、互相启发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或班级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进行主动探究这一问题。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一、课前合作预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做课前预习,往往都是概念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初中学生对于文字的叙述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实施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知识点在哪里,等等。例如,在讲“矩形”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在什么条件下,这个平行四边形会变成矩形。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概括,课上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讲“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问卷做调查。如:调查同学们爱看的电视节目,或是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填写完毕后进行数据统计,并提高问题:从统计数据上看,你能知道全班同学(或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吗?在课堂上,可用几分钟让学生发表意见,之后慢慢引导至课本的深入学习。
二、课堂合作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初中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讲题策略与学习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合作探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同时也是关键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领会“报坐标”与“标点”,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多媒体课件,一位学生指点,其他各组出一位学生报出坐标,看哪组同学报得更准确。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知识。又如,在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时候,可以设置几组题目,让各个小组计算,比较哪组计算得又快又准。为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解答问题,首先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和完善的解题流程,各个小组在解题的过程中为获得胜利必然会选择合理的解题步骤,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在综合意见后采用,当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被调动出来的时候,学生能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思维发挥,甚至有些平时学习不是很出众的学生反而更加活跃,因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课外合作延伸
当学生在课内的学习结束以后,还可以继续将这种合作学习的理念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习完“算术平方根”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合作折纸,做一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这个正方形怎样折成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用这个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折成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通过课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加深印象。又如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向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模式,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合理安排和支配自己的压岁钱和零用钱,同学们可以一起到银行中去了解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信息,存取款利率信息,计算一下同学们手里面的本金采取哪种方式可以获得最多的收益。当然,在课外合作延伸中,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题,比如:学生可以了解出租车是怎样计价的,起步价是多少?超过多少公里数以后,每行驶1km时价格是多少,这些都可以由几位同学一起打车做。
总之,初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好的开展,应该在初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冬云.初中数学的合作探究问题 《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5期
[2]李巧静.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 《软件·教育现代化》 2015年第04期
[3]陈海青.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