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体育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就是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了解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但是德智体美是素质教育下非常重点的四个核心,体育自然有它的价值,采用游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运动的过程享受快乐,同时提高能力,也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小学体育;应用研究
1、引言
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期间,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传授,也是现代化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针对体育学科中的游戏教学法,从意义入手,探讨运用原则,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2、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体育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结合了体育活动与有趣的游戏,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从中懂得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以及团队合作共赢的合作意识。我们不会去要求学前教育就给予专业课程的传授,这样也不现实,没有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初步的知识认知,就强行去学习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高深莫测的专业学科,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进行体育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学前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活动。而且体育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极大的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使得他们幼弱的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的发展。体育课程从学前教育开始到大学期间都是必需的,学前教育的小学生没有太多结果的概念,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为了保持他们的纯真,需要利用体育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这种新型的体育形式,提供全面科学的运动方式,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享受快乐的同时不断提高身体素质,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及同伴交往能力。而且随着体育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深入,很多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地爱上这种接受教育的方式,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待人处事原则能够通过真实的体育活动去形成,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价值。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 学习为主,游戏为辅
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学习能够取得成效的一种辅助工具,所以主体还应该是学习,不能主次颠倒,不然就容易造成学生玩物丧志,只享受游戏中的快乐,而忽视了学习知识与能力。
3.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任何教育都是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作为教师,游戏化教学是他们充实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体系还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机械性的受教育,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的热情与成效不高,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因此游戏化教学,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爱上学习。
3.3 享受过程,尊重结果,及时反馈
不管是学习还是游戏,过程是异常重要的。虽说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我们会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这也清楚的将学生厌恶学习的状态呈现给我们。结果和过程相结合,享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我们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还需遵循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享受过程,在过程中发现相互帮助、分享快乐、共同解决困难的道理,同时也要尊重游戏的结果,无论输赢,重在参与,并且在最后,老师都要做好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不吝啬每一个表扬,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4、游戏化体育教学开展流程
4.1 明确游戏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设计小学教学案例时,需要教师做好主题以及核心内容的明确,每个游戏的设计意义是什么?通过游戏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哪些知识以及能力等等。因此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游戏中穿插知识内容。接着是利用游戏去培养学生的团结与竞争意识,任何一个游戏都需要团队的参与竞争,才能获得最终结果,在比赛过程中,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然后身体素质的提高,引导小学生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身体机能,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够参加哪些游戏项目,并且明确自己的体力可以深入到什么地步。最后是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游戏中需要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快乐的分享。所以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学习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4.2 创设情境,实现科学发展
游戏化教学模式更加重视课堂情境化的创设,课堂教学会受到环境狭小、知识理论生硬抽象等等因素影响,无法快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走向户外,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游戏动作,并且在此过程中创设情景,逐步深入书本上的知识,保证学生游戏的效率更高,而且引导他们不断去思考,运用自己的所学去为游戏的胜利做努力。
4.3 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游戏中,师生打破以往的上下等级,拉进彼此间的关系;或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大家发挥想像,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去创设一些游戏活动,这样一来,互动性就会提高,而且游戏也会更加吸引学生。基于实际教材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但能够在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学生也不会惧怕老师,真正的以朋友的方式去相互尊重。
4.4 游戏化教学的及时反馈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模式,不断的尝试以及探索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式教学,难以提高教学氛围,而且学生也会因为作业压力或是考试压力选择抵触学习,这是违背教育初衷的。通过游戏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完善教学手段,让单一的课堂变得更多人性化、趣味性,不但能够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加入了教师,一起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当然游戏学习的评估也要及时并且中肯,这是对每一次的教学做出的评价,老师和学生都要围在一起,将学习的内容以及游戏的过程作为总结,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则是要根据他们的反馈去思考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更高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在小学时期开设的目的就是着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激发学生的歇息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分析[J].体育科技,2011(8).
[2]张瑞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J].新课程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