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 者:王慧君 (江西财经大学九江校区,江西 九江 332000)

摘   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校应该切实发挥其四大职能。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职能等的任务。但要想做到这些,高校就必须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为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将分析高校中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高校;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一) 固定资产
根据政府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能独立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固定资产主要分为以下六类:1.房屋及建筑物2.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3.通用设备4.专用设备5.图书、档案6.文物和陈列品。上述前三类起点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第四类起点单位价值在1500及以上,最后两类不计起点单位价值。
(二) 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各公立高校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较高。另外,当下高校为积极响应国家扩招的要求,在各高校间掀起了多校区合并的浪潮,固定资产也比较分散。
(三) 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
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展开、科研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固定资产,高校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其自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固定资产科学的管理,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人才的培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上,容易忽视对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他们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为学校在人才栽培、教学工作的展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另外,我国固定资产构建的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也就是说,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是无偿的,根据成本收益原则,高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并不计提折旧。所以,高校的对于固定资产的观念——“重购置、轻使用、轻管理”成风,对其使用效益并不重视。
(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素质不够
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思想上的不重视也必然意味着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上也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方面存在人手不足、素质不够的问题。人手不足体现在高校当中专职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较少。固定资产的管理被简单视为其采购、验收和调拨等信息录入工作,在相关院系、部门等未设专职管理人员对资产进行保管,大多仅仅是兼职固定资产的保管工作。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财务、法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素质有助于更好的管理资产。然而,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的学历大多不高,他们当中大多不具备上述的专业素养。再加上他们能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资产管理能力自然不高,以致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水平较低。
(三)  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模式不规范、考核标准模糊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的特点。
一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多部门共同管理,相互独立,部门间不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容易滋生管理紊乱——漏计或多计,以致账实不符。缺少明确的考核标准与激励措施,管理工作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得不到嘉奖、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奖罚不分明抑制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高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教育工作上,容易忽略校内固定资产的监督工作。高校缺少实时的监控制度,则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的状况。
(四)  管理不善,账实不符
虽《事业单位会计规则》当中有对固定资产盘查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点盘查;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并没有做到对校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实际工作中,甚至有连年末的全面清点盘查都不进行的。固定资产少了、坏了或被盗窃了根本不能完全反映在账面上,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在高校中可谓十分常见。另外,资产管理人员如果在资产的报废处理、保管环节、交接环节出现出错,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高校想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在思想上对此引起重视。高校应明确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之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到它是教育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和资源的流失。高校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专业资产管理素养的工作人员。
(二)  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在挑选作为资产管理人员的人选时,应该重视其是否具有财务、资产、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素养,从源头上控制人才的质量,保证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资产管理能力。其次,可以通过讲座、参加培训的形式,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到具体实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防止多部门互相独立,不协调的现象出现。其次,应当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制度,通过制度来确保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应建全报废制度,固定资产的报废应当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不得私自处理。
(四) 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固定资产的各部门管理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各部门可以根据共享的系统随时获取信息,实现定资产的实时监控,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8(01):210.
[2]李夏玲.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农村财务会计,2018(02):62-63.
作者简介
王慧君,江西上饶人,现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