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

作 者:刘 云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小学西校区 237000)

摘   要: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开端,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原兴趣教学的本色,让小学课堂充满乐趣与奇思妙想。本文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构建小学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和谐;高效;课堂教学

1、如何构建和谐小学课堂教学
1.1教学秩序有序
秩序是和谐的第一步,纪律是课堂的首要要求,因此保持教学秩序对构建和谐课堂有极大帮助。如果没有有序秩序,学生课堂纪律意识淡薄,注意力散乱,将不利于教师将数学知识以及相关事例传授给学生,作为接受方的学生,也不能达到最初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计划。因此,要想构建和谐课堂,秩序是第一位的。
  1.2教师与学生换位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传播的关系。教师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将所学以及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有所进步。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以学生为出发点,研究怎样的课堂和教学内容是学生所能接受的。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为老师考虑,设想如果自己是老师,面对课堂教学情况会怎样做。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不是单靠哪一方单独完成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共建和谐课堂。
  1.3讲究平等
和谐课堂的构建重在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相处的地位,老师不应该压迫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但是学生也不能不尊重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学生必须尊重课堂纪律,但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但也必须从课堂纪律和整体大局考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激励、引导为主,而不是填鸭式教学,将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4实行奖励制
和谐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如果教师强行要求学生端坐在课堂上,不出声,可能学生会因教师给予的压迫感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与学生约法三章,纪律表现好、课堂发言积极的同学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奖励物品可以定期更换以保持新鲜感。这样做既保证了课堂纪律,也使得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从而有效地构建了小学数学和谐课堂。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2.1有效的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避免一概而论。其次同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容量要充分的估计,内容过多教学任务不容易完成,学生学得囫囵吞枣,内容较少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但课前我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其次是是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这样,即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2.2有趣的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流露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自己做别的事情,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对一些未亲身经历的东西学生很难接受,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声、光色、形,化静为动,将数学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的直接作用与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兴趣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活性和创造性。
  2.3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思考、发现、应用、创造数学知识。
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教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3、结束语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笔者关于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具体方法也不够全面,笔者只待能够抛砖引玉,望更多同行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共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龚秀群.《浅谈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1(08)
[2] 朱小蔓.《和谐教育的探索之路》[J].中国德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