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创新教育视野下的中学教育新路径探究

基于创新教育视野下的中学教育新路径探究

作 者:毕凌燕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三中学,山东 威海 264300)

摘  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不仅对教育成果提出了要求,更对创新教育给予了重大关注。本文基于中学教育新视野,结合自身班主任教学经历,以创新、自主、生动开展中学教育为目的,提出深化中学教育的几点主张。
关键词:新视野;创新;中学教育

教育在国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中学教育则更受人关注,为深入贯彻全会会议精神,改革传统中学教育模式,引进创新教育新理念,本文对中学教育新路径进行探究。
现代教育中应突出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1]。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必须从学生抓起,从教育入手,摈弃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创新教育模式[2]。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创新精神,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丰富的及人性化的中学创新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样一个理念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中学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人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生活世界并不关心,无法提升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此外,现代中学教育更为应试教育,学校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人才的定义就是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在考试中赢得高分的学生。
然而这样一个教育观念并不能全方位的开发中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不是一个考试机器,不能单单以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现代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更应以综合培养学生思想、智慧、品德、毅力和自主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教学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传授动态知识的过程,本质为学生个人认识的在动态知识的引导下实现其自身的自然发展的过程[3]。 不仅要充分鼓励中学生扎实学习书本知识,加深理论功底,还要组织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并适当参与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无限性,明白现在所学终将运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应对高科技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现代中学教育应引入自主研究性学习,课堂同学交流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的课程,调用学校最好的资源把学生培养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新型人才。
二、搭建新型“共赢”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能给每一个同学自身发展的机会。
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成果。其次,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与学生平等和谐共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一同分享和分担他们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再者,好老师也应使学生“乐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最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学生需要向老师学习基础知识,老师也要在学生身上看到闪光点,不断完善自身,建立在这种“互学”基础上的“共赢”师生关系将成为教育过程中强有力的纽带,也是教育出成果的动力源泉。
三、加强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个人价值的基础,学生的个人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力量,这种力量的社会化过程,始终为国家的社会规范、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所定义[4]。中学生培养计划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智”这一方面,于是渐渐了忽视了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提高。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现在社会上的变迁很大,只重物质,不重道德,加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陷入了“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的误区。其实,道德是安身立命之本,道德是生命的内在高度,是生命的自身顶峰。教育领域中所有的改革,都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因此,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之中,只有规范好行为,学行并重,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四、创新教育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
在中学教育中,传统授课方式是老师备课,然后采用板书讲课,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模拟考试来让学生巩固知识。这种方法无可厚非,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时间长了学生难以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通过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意识到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今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5]。加强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将创造性细化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构成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其次,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引入新媒体和网络,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搭建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采用小组自由讨论学习,结合实践学习等。现代化教学形式多样,将平日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用一种更为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则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轻松,且记的牢固。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往往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新的发现,并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五、学习“中国梦”,引导学生践行“个人梦”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践行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是由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所组成。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是践行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应深入开展中国梦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党的艰辛历程和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继而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创建“个人梦”,这个梦包含自己整个人生定位、价值实现及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等。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青年,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为国家贡献青春才智。
结束语
中学教育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高质量的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引导,使学生好学、乐学。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入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道德修养的培育,倡导践行“个人梦”,将在中学阶段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继梅.浅析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J].考试周刊,2014,(9). [2]黄光荣.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探析[J].科技资讯,2013,(156).
[3]张阳.创造教育的动态教学观[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4]孟胜.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学管理体制的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0).
[5]王浩程.基于工程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