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

作 者:向诗礼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吴集镇五里坪小学 4214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小学生的应变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本文将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我国小学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直观

前言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特征,该科目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单单利用传统的讲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对直观图像的运用,通过“几何直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与学习数学,并不断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几何直观”教学策略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概在7-12岁左右,该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他们还需要先适应学习的方式与环境,并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主要包含一些基础算数与简单几何图形认识内容,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学时,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规则,例如,在学习“1+1=2”时,许多学生往往会质疑这道题的真实性,想不通两个1可以变成2,由于学生本身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常常会抱着感性的态度去学习,数学题目在他们的眼中折射出无限种可能性,这种思维发散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学不会,自然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集合直观”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它将数字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彩色图片,学生通过动态图片的展示,对数字公式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数学学习兴趣。
(二)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布置
任何一个科目都具有规律性特征,每一环节的内容都紧密相连。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式,设置该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教材,结合互联网等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几何直观”方法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多画图,通过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水平[1]。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态度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从最初的被迫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索。通过利用“几何直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一个知识点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演示与讲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抱着好奇心在学习,学生天马行空的想像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使数学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运算概念的理解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发现,小学生在加减法的学习上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且学习效果相对较好。但受到思维能力上的限制,小学生的乘除法学习效果普遍不佳,运算中常常出现错误。学生对于乘除法概念与法则始终没有深刻的理解,课上模仿教师的计算过程,课后背诵解题思路,这种学习方法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集合直观”的方法,带领学生深入的了解乘除法则的概念。
例如,“学校的操场长为100米。宽为80米,为了扩大操场面积,校长提出将操场的长增加20米,宽不变,请同学们计算扩建后的操场面积。”该道题是一道典型的数形结合题,通过利用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画图解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操场扩建前后对比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并试着计算出两种情况下操场的面积。如此一来,学生对乘除法则的基本模型有了详细的了解,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二)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为了帮助小学生加快思维定向,教师或家长需要运用直观图像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几何图形也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解答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索数字与图形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最终实现思维的拓展。
(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知识
概念是对一项数学知识的有效概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概念的内容简洁明了,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却一知半解。对此,教师可通过画直观图像的方式来阐述概念。例如,运用不同长度的线段来表示长方形的长与宽,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总结得出直观的答案,以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
(四)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思维上的转换,使问题简单化,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清晰。学生想要快速并准确的解答数学题,就需要养成解题思维与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先对问题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通过独立分析找出重要条件,并顺利的求解。
(五)带领学生探究数学学习规律
数学具有规律性特征,但有些内容无法用直观的图形进行表达,只能够借助对比与分类等方法,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这一章内容时,由于三角形的形态千变万化,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疑惑,对此,教师可引入多边形内角和的相关内容,将两种图形进行对比,学生很轻易的算出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并计算出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通过对比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内角和相差180°,由此也得出多边形内角和之间的规律[2]。
(六)提高学生对“几何直观”的运用能力
“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定义与概念,转换解题思路等等。数学符号是对文本资料的简化表达,它能有效的节省解题时间,并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解题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几何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减低学习难度,加强学生理解。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形成“集合直观”的思想,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11):33.
[2]陆友彬.培养几何直观,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