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讲解、学生的倾听,既是在巩固先前学习得到的知识,也是在进行自我释疑。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指导学;小组合作学;生生互评学
三学:教师指导学 小组合作学 生生互评学
五环: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互动评价
4.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5.回顾总结,评价体验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新授课的模式。教学时,老师和学生都要熟知其基本环节,并达成默契。
课堂教学要突显“三学”:
【教师指导学】
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
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小组合作学】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
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 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 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 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 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 更正、 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 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生生互动学】
对于有分歧,知识点过多、一题多解、思维难度较大的课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小组内和全班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留给优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这个环节也是“兵教兵”的环节,优秀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反应敏捷,自学能力强,小学交流时,她是组织者也是小老师。
课堂教学主要有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编讲故事、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
1.读课题。说一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数一数有几道例
题,有几道习题。
2.读课文。
⑴边读边想。读书时,在例题上评注出数字、符号、图形之 间的联系。
⑵边读边划。读书时,用各种记号划出重要的词句、数学概念、 规律和性质等。
⑶边读边做。读书时,或模仿课文动手做实验,或完成
例题上预留的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从而体验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老师巡视课堂,其任务是:
① 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② 组织教学。防止有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③辅导差生。让他在小组学习中具有话语权,为他在汇
报展示环节创造表现的机会。
④收集信息。在讨论交 流时,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智慧
的火花,这是知识的生长点,老师要善于牢牢把握。
【环节三】展示交流 互动评价
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具体的操作方法:
1.交流展示。对于有分歧,知识点过多、一题多解、思维难度较大的课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小组内和全班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留给优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这个环节也是“兵教兵”的环节,优秀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反应敏捷,自学能力强,小学交流时,她是组织者也是小老师。
2.更正讲评。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也正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3.教师总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全班交流,教师纠错讲评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学习的知识比较零碎、认识比较肤浅。就需要教师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深化、总结上升到理论的认识。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目的意义:对于小学生, 让他把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有条理地、清晰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其间少不了对知识与技能的再加工,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提升了思维能 力,更重要的是他在课堂中由单纯的“学习者”有时转变为“教授者”, 角色的转变提高了其在同学中的“社会地位”。正是这种“社会地位”的 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乐学就在情理之中。 学生的讲解、学生的倾听,既是在巩固先前习得的知识,也是在进行自我 释疑。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上讲台是高效课堂之精髓。
【环节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练习时,可采取同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一帮一”等形式,保证练习的有效性。
1.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应用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深化练习,拓展引申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目的意义:当堂知识,当堂巩固,争取做到“日日清”。
【环节五】回顾总结, 评价体验
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路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思路。
目的意义:回顾小结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与无穷的回味。
说明:
练习课的结构可调整为独立练习——小组学习——展示汇报——提高练习。
小组学习时,交流读题方法、解题结果,由后进生讲解解题思路,其 他同学补充纠正。
复习课的结构可调整为引入性练习——小组学习——展示汇报——独立练习。
小组学习时,交流解题结果,由后进生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其他同学 补充纠正,使复习的知识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
赵晓梅,女, 1971年4月1日;甘肃民勤;本科;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