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作 者:刘青春 (淮北市天一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 要: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高中生的知识教育重视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学生素养培养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运用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课程属于一门基础课程,但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出有效的措施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

引言
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从最新有关于高中阶段教学改革的指导文件中能看出,核心素养是高中教育最基本教学要求,是培养高中生合作意识、个人修养,思考逻辑能力 及道德素养的基本前提,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而言,其存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这就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前提。至此我们有必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教学效率较低,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排斥感,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在当今教学领域中,新式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都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合作学习模式、情景教学模式、设疑教学模式等。经历这些年的教学创新研究可以发现,开放性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虽说进入高中阶段高中生的年龄递似增长,但心智发展并未很成熟。仍有个别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无法自主投身到学习当中。再加上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产生消极思维。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需要采用引导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加强对数学教材的研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采用趣味性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一)分解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中的含义
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表述。其存在于课堂听课及日常生活等过程当中,是综合修养的一个过程。我们能将素养划分成两部分:(1)在家长、社会及教师引导下学生所训练而成的一种内化学习意识及修养;(2)由先天条件所决定,学生长时间用养成的这样一种思维素养方式。对高中阶段数学教师而吉,需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有效涉造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基础上,还能对自身思维品质进行锻炼。换言之,高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锻炼都有极大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前提。
(二)典型的数学核心素养特征分析
从数学核心素养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其并非是单向性的一种 概 念传 输 形 式。 而 更 多 是一 种 对 高 中 生心 理、 思 维 以 及 身 体等方面发展进行内化的一种行为。就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多数情况下高中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与培养的过程是极度缓慢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而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在创新思维与教学内容的高效结合下,能够使现有的高中生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提升,而这便是最典型的核心素养的特征体现。
(三)以抽象作为载体
数学一直是作为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而存在的,其是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积淀,是古人的智慧成果。所有的数学理论都是在理解中涉造和推导出来的,因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师而言。应当从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以抽象作为教学载体,鼓励学生以字的思维习惯去理解核心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
三、有效途径分析
(一)高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展与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对于数学教师而言,首先需要做的是端正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正视如今的课堂教学要求,攻破“应试教育”堡垒。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装为中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更重要的数学文化,只有在數学教学内容同数学文化紧密衔接的情况下,才能够使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理步得到提升。
(二)实践与理论结合
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早已不适应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而言,要求其必须具备足够全面而正确的国际数学教育观。正如我们所知。数学核心素养源自社会的发展,是顺应国际数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从核心素养基本的培养理念出发,将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涉进数学知识,帮相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如:在讲解《简单三角恒等变换》(见人教版)这一章节内容时,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教材,再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三角恒等的相关变换理论及其运用方式进行思考。随后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着手阐述,以数学知识来解答实际生活问题的这样一个过程,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学习。学生永远是学科教学的重点,教育教研的焦点以及科学施教的难点。让学生主体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掌握技能、获得发展、得到提升,是教学工作者始终不变的孜孜追求和终极愿景。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技能、数学思维品质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是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破点,精准施策,才能实现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数学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而言,其是必考科目,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秉承了几千年的教育观念,还有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们所提倡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因而我们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变式教学(二)[J]. 毛东良.  数学教学通讯. 2016(18)
[2] 全面践行数学核心素养——《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实录[J]. 陈敏,方莉.  中学数学. 2016(07)
[3]高中课程模块化后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选课?[J]. 杜颜伶.  中小学管理.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