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大众高等教育的研究

大众高等教育的研究

作 者:刘姝辰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450000)

摘   要:相较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快速而短暂的特点。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日益加快。然而,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大众化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粗放式

序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有的高等教育都是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只适用于封建社会以及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到来,精英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单靠普通教育以及中学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弥补新产业的科学技术人才以及服务型人才的空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逐渐引入国内,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并不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
一、大众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上个世纪70年代,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及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第二阶段是大众规划阶段,就是大众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入学比较容易,走读与寄宿相结合。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教学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该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应用性,在此阶段中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只是关起门来搞研究;第二个特点是多样化,也就是说全国各地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全部依照北大、清华的道路去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普及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人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的工业社会做准备。在这一阶段中课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学习和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还出现了如函授、网络教学等其他教学形式。在学校的管理上也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二、大众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的强势干预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由于缺少过渡性,单纯量的积累并不能引发实质的改变,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
(1)教育模式单一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性特点是多元化,而我国高等教育却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教育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摈弃自身的发展特点,一味地以一些“名校”为标杆,盲目效仿,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发展特色的探索,由此,我国高等教育陷入了数量多但是模式单一的窘境。
(2)教育质量下降
在我国,公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干力量,在国家的扩招政策下,大批的学生涌入高校,然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却相对滞后,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批量化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比如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上大课,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背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衷,得不偿失。
(3)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0世纪九十年代,国家高校开始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录取率逐年增加,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社会新增岗位有限,中国社会在短时期还很难承载如此庞大的高校就业群体。毕业生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在职人员更新换代的速度。从而造就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三、解决大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外国教育发展的模式,而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围绕高等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参照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稳步进行
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任何决策只要违背这一规律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支撑。因此,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定相应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不能单单依靠某一种类的教育模式。传统精英教育,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专业化训练,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则是增加学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两种教育模式的长处,建立多样化、分等级、有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从而发挥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3)明确政府的责任,限制国家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辩证的看待市场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市场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强强联合”。而政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的固有缺陷,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政府的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一方面必须改变政府主导高校进行扩招的状况,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的预警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走“粗放化”的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处理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大众与精英、政府与市场等相关问题,同时,必须坚守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针对受教育群体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从筠.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工会论坛,2011(5):103—105.
[2]王云兰,李建根.大众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现代教育,2017:276
[3]周尧,辛雪琼.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专家视点,2017:12
作者简介
刘姝辰,2000年12月6日,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职称:高中;单位:郑州市第一中学;专业:理科;研究方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