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产出,其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其个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出发,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实地调查、文献对比等方法。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等基本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对目前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以及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选择进行分析。从人力资本理论的三个角度: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得出其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本理论;职业选择;方差分析;结论与有效措施
一、绪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共享经济、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人力资本专家罗默尔等也提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而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实地调查、访谈法和文献对比法。拟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内容确定为以下四个部分:
(1)基本信息调查:性别与年龄、学历水平、专业等。
(2)人力资本知识部分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从教育背景出发,主要是从学历、成绩等调查得出知识投入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3)人力资本技能层面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调查人力资本理论核心要素——技能、实践综合素质方面考虑校内实践、实习、外出旅行等方面分析实践综合素质、技能等的影响。
(4)人力资本健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二、调查结论与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对总数据进行总体分析、信度效度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受访者的基本状况,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外出旅游等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社会单位地位资源含量的差异性,引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然而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导致劳动力市场处于多重分割状态。不同的单位和行政级别在社会结构中拥有的权力、社会资源、职工的待遇、福利保障和社会声誉也不同。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选择就业单位,也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人力资本的选择也不同。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区域“梯度”引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
在改革政策的倾斜下,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地拉大。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利益驱动的理性投资行为,投入的教育成本越多,其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也就越高,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表明了人力资本的流动趋向。
(三)个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的求职意向的不同
个体的行动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社会结构和阶层位置,这种“资本”支配着他们获得社会职业地位的整个过程及其行动,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也不同。
三、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整体政策方面
1.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占比仍然很低,对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考虑教育投资等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远收益要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
2.政府既要增加对中西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投入,又要加大对自愿服务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以鼓励、吸引、分流更多的大学生。
3.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对高校、企业、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完善信息传递途径,增强信息流动,使各方及时对信息作出反馈。
(二)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
1.加大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改善课堂教育,调整相应的专业设置。从源头上减少相关就业压力较大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而用人单位则要根据自身的岗位责任需求进行招聘,定制适合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招聘规则。
2.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加大就业创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专家化,进一步优化啊就业服务流程,简化相关环节和手续,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大学生个人方面
1.提升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主动性。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大层面上其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素质能力多方面发展,大学生应该主动的对自己进行投资,提升就业能力,符合社会需求。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盲目的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就业。所以,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身适合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通过合理的规划,对自身进行有效地人力资本投资。
参考文献
[1]孟大虎,苏丽峰,李璐.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和就业质量——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A].北京师范大学学报[N].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朱伟彬.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与职业发展关系探讨[A].黑河学院学报,2017-05-23(05).
[3]汪静.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5,(04).
[4]徐施福.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科技创业,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