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被认为是导致虚拟经济繁荣,而实体经济中空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必须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并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只有当市场化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全融发展才能持续且高效的助推经济增长。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市场化程度
一、研究背景
金融发展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走得又快又前,部分省份还提出要让金融业适度的超前发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我们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味地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当该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跟上了金融发展的步伐,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容易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此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经济促进作用才是可持续而且显著的。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该思路,本文认为市场化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此,本文以市场化程度作为切入点,提出在当前金融改革步入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以金融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以金融发展促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
(一)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营造更健康的金融创新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开放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目前的状况是M2存量过高,而且现行的部分落后的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因此,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例如,简化公共服务流程,精简机构,提高行政质量和办事效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
二是强化市场手段以解决经济问题。例如: 通过市场价格倒闭发挥企业自我竞争、自我淘汰的积极意识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等等。
三是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例如:适度开放利率、信贷投放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减少地区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劳动力流入;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氛围,为金融创新提供“用武之地”。
(二)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督与引导,让金融业进入“理性繁荣”阶段
一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控,防范潜在的风险累积。例如,结合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传导路径,加快构建金融机构综合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金融资本跨行业、跨市场流动的监测,密切关注其流动规模和路径: 在加强监管协调的同时,不断提高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减少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
二是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遏制行政管理成本和寻租成本的膨胀。例如:加强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力量,提高行政效率和廉洁度,完善金融行业的“吹哨人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方式,从而进一步降低监管成本。
三是引导金融创新,促使其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例如。对银行同业、互联网等金融新业态,采取疏堵结合的策略,对实体经济需求大但风险也大的金融创新在试点成熟后推广,对实体经济需求不明显但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加强引导;对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设定指导性的同业存款备付率指标等相应的约束机制;对风险资产的权重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完善,减少金融机构监管套利行为。
(三)加深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提高经济活力和吸纳能力
一是要求金融机构重新审视多元化和全牌照战略,收敛激进的投资行为,施行稳健的信贷政策,控制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并且设立普惠事业部,完善服务结构,缩短资金的流转链条,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贷成本,做到有扶持有管控。
二是利用好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的重要作用,充分服务于棚户区改造、水利建设、中西部铁路建设等重点领域,为PPP项目提供更合理的融资架道,使其更为有效地吸引社会资金。
三是以金融的思维提升经济活力。例如: 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可以考虑在风险可拉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险资租赁业务,还可以发挥应收账款质押业务,提供企业资产的货币化程度;加大对主动兼并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并购贷款、直接融资等方式拓展企业实施并购的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放宽对企业续贷及还后再贷的条件要求,以灵活的方式对企业到期贷款实施展期,从而使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群体,并在更大程度上激发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钊.转型经济中的放松管制和企业重构的最优路径[J].经济学.2004(3):P74.
[2]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P4-16.
[3]黄智淋,董志勇.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来自动态面板数据门限模型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7) :P74-86.
[4]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1):P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