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金融监管与商业银行绩效相关问题研究

金融监管与商业银行绩效相关问题研究

作 者:于景明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目前,金融反腐和金融严监管走到了一致收口的路上,尤其是对于银行业来说,银行监管高压态势已经持续了近一年,银行表外业务、理财产品销售等受到了银监会及相关出台文件的重点关注。金融监管主要针对的是银行的合法合规经营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主要目的是维持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监管与其绩效相关问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的。本文对在金融监管趋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绩效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监管;风险;商业银行

一、引言
2017年3月起,银监会密集下发七份监管文件,主要包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等。但最受关注的还是“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也就是要求银行自查,杜绝“违法、违规、违章”“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一系列的监管资本新规、资管新规等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考核的趋严也不断地加大了银行业的压力。2018年,银监会从年初开始就不断下发各种文件弥补监管漏洞,如银监会2018年1号令《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等。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趋紧趋势不变,有针对性的整治着银行业市场乱象。那么在这种宏观金融趋严监管宏观以及微观MPA细致化考核的制度环境中,商业银行的绩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理财业务为例,面对强监管,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然开始“退烧”。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继2016年后,去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大降21.94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较2016年仅增长1.69%。商业银行如何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尽可能地在政策支持的情形下,应对相关考核、增长自身绩效是下文所关注的。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商业银行绩效而言,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和整体表现是决定其自身绩效的主要决定因素。就目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营销模式落后,营销手段单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了纵向和多层次的传统营销模式。上层与底层、同一层、不同部分的信息在银行沟通和传播中存在着困难,导致各部门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中断现象严重,无法有效地整合客户资源和产品资源。目前,每家商业银行都希望得到客户,并给出一个较低的条件来吸收客户,例如降低融资利率,或免除发行定金。无序竞争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风险。
(二)融资产品单一,缺乏创意
我国银行的专业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传统信用证专业工作项目的发放、包装信用和票据的豁免。产品创新滞后,新产品与整合能力较弱,商业银行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相关需求。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相关业务的专业工作标准和管理方法,但内部控制效果不佳。每一个附属机构都是为了完成对任务指标的评估,对业务规模的片面追求,并进行了广泛的操作,业务风险、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三、可行性建议
(一)创新业务,合理配置相关资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获得最大的利润。目前,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都有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在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上,总体上遵循“利益至上”的原则,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商业银行不能单单的仅靠“存贷差”、代理、担保等传统业务来实现其经营目标,商业银行要立足当下宏微观环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业务、适当发展业务领域,建立起符合信息化时代下的营销模式机制,多元化营销。
(二)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相关产品
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较多同时同质化的,一方面因为产品的研发周期时间长,相关的研发设计、模拟测试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源,且推出的产品市场前景未知,商业银行推出自己设计的具有异质化的产品的动机不足。商业银行应当从顶层、高级管理层角度出发,创新驱动发展,与此同时要注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以内在动力驱动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引进先进控制手段
2017年以来,银监会公布并处置了一系列有关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违规开展相关业务、相关业务不合规导致银行资金被蓄意挪用等。商业银行要在相关政策以及配套文件的指引下,相关考核标准的规范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并且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同行的相关经验,引进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一旦商业银行在形式上建立起了相关机制,商业银行必须要做到实质上的风险防范,通过压力测试、专业培训、深入研究、模拟环境等方法进行实质上的测试。
参考文献
[1]Wenbiao Li.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J]. Energy Procedia,2012,17.
[2]方长丰,刘淑莲.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产业结构、治理结构与宏观经济环境[J].金融论坛,2011,16(06):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