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于道家上善若水思想的管理艺术探索

基于道家上善若水思想的管理艺术探索

作 者:邱星宇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管理艺术就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对他人的一种非权利影响,通过交际而获得的,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服人之道是以道而不以术,印证了老子思想与管理艺术是有机结合的,本文通过道家上善若水思想的解读引发对管理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上善若水;管理艺术;管理者

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的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他强调管理的实践性。人是情感动物,成功的管理者能够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服人之道是以道而不以谋,以德而不以术,以礼而不以权。
在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有许多经典的箴言,这些箴言警句不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把老子“道”、辩证的思想表述出来,和管理艺术的思想不谋而合。例如:第三章的无为而治的人本思想:“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第八章的水德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以上提到的这些虽然是《道德经》 “术”的层面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都是在“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些方法是合乎“道”的,是“道”在“术”上的体现。同时印证了老子思想是管理艺术的一种体现,管理者能够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服人之道是以道而不以术,本文通过道家上善若水思想的解读引发对管理艺术的探索和研究。
一、“上善若水”与现代企业至善的管理艺术
所谓至善,就是老子说说的上善,即德行。上善若水,最高的德行即至善就如水的品质,水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争名夺利。“上善若水”,在老子看来,最高的善正如水一样的境界,水不仅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与处世修养的尺度,同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更是一种至善管理艺术。以下是企业管理从“上善若水”管理艺术的追求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谦于众人之下”的管理魅力
有人说,有大作为的人必定有大超脱,有真本事的人必定有大虚心,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应该做到虚怀若谷。优秀的管理者能够适时地放低自己,以环境为师,不断改善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将自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而对企业来说,最难的是如何将这种意识和能力传递下去,从而避免企业的官僚化、注水化倾向,使企业更长久、稳定地发展与壮大。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管理角色
对于真正明智的企业,都应该努力做到“不争”,不去盲目地打压竞争对手,而是去了解消费者新的需求点,设法去满足这些尚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开发,拿出公众满意的产品。只有公司的管理者具备“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修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努力去创造消费者需求,这样才能赢得市场,自身的管理能力才有可能完整的传承下去,才可能将个人智慧转化为企业能力。
(三)“以柔克刚”的管理技巧
水滴石穿的现象家喻户晓,这也是以柔克刚的典型。老子认为,顺着它的性子,满足它的欲望,使其被欲望所吞没,令他自取灭亡,这即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如果企业的战略能够像水一样,看准时机“随势而动、顺势而为”,企业就具备强大的竞争力,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怀柔以待员工,同时有能力抵制员工中的一些非正常的感情和心理,他们就高人一等了。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企业和谐的管理艺术
老子说“道”就如同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而管理艺术的完善,关键是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管理素质的臻善和全面发展即意味着管理人才的不断开发,领导力的不断获取。其实结合老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来说,这些都是与“道”相合的行为法则,企业管理就要先做到依“道”而行。以下选取几个方面展开描述:
(一)“与善仁”,用仁爱之心关爱他人
关爱员工是一门管理艺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管理者要善于关心和爱护下属。第一,管理者要采取怀柔的方式,在工作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适当的授权,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二,要善于看到下属的成绩与进步,不吝啬你的表扬和任用。第三,要公平公正,即平等无差别的爱天下每一个人。关心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是一门需要欣赏学习的艺术。
(二)“言善信”,做自己所说,行自己所言
诚信是一门管理艺术。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句话劝告人们,管理者要诚信,表里如一。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久。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也在于诚信,否则,没有人愿意为其工作。
(三)“政善治”,善于协调内部关系
协调是一门管理艺术。管理者要想协调各部分的关系,就要让内部各成员各部门各司其职。管理者要做到知人善任,了解每个人的优势所在,才能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知人是用人的前提。管理者要准确地了解一个人,要深入分析,知其德才学识,明其优劣长短,并从发展前景中把握。发现人才了还需要要善任,用其所长,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者,还要做到赏罚分明,要寻找下属的长处并予以称赞和表扬。
三、老子思想的局限性
当然,道家思想和任何传统思想文化一样,既有精华亦有其糟粕。我们应以现代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结道家思想的贡献,同时也不应忽视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老子复古保守,求静止变,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企业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创新能力,故需要改善原始状态。老子管理思想中还包含着反对任何干预的倾向,这也是一种绝对化和消极思想的反映,而一个企业需要上级管理者的管理与干预才能维持良好的运转,注意滥用、错用老子的“无为”思想。
参考文献
[1]蒋信柏编著:《道德经》,蓝天出版社,2003.
[2]郭国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D].南昌:南昌大学,2005.
[3]艾兰.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