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情况,在分析高校计算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引言
在社会快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阶段,这对于人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特别看重学生毕业后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大力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特点,从论述分析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2、高校计算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创新度不足
结合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情况,存在着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这样在实际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能紧扣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具体来说,高新尖端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少涉及,这样也不可避免会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的巨大鸿沟,不能满足未来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发展需求[1]。基于此问题,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结合教学要求不断拓展知识能力,从多方面综合性考虑高校计算机的教学实际情况,并保证有效解决存在的脱节问题,否则,则难以发挥高校计算机教学应有的作用。
2.2没有形成创新性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还没有很多相关的教研工作,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则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教学,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同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和习题难度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对于自身理念的宣读,而没有重视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针对性问题,这种忽视的态度难以保证高效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难以从学生实际进行深入分析,重视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就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较大的难点,学生难以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更别提创新能力的培养。
3、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重视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能较为主动地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保证进一步有效快速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2,3]。
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课程中的C语言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对于编程语言的好奇心理,将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小程序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练习,能通过上机操作,实现语言编程能力的提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所涉及到的必要知识点。利用上述方式,不仅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突出,还能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爱上计算机课程内容,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符合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要求。
3.2合理规划高校计算机创新性教学方法
结合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障从实际出发来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首先,综合性地将高校计算机内容系统化进行有机融合,满足计算机学科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结合计算机教学相关要求,提出符合学生创新能力要求的相关教学目标;最后,从计算机教学内容考虑,则应该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帮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例如,在进行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背景以及特长,利用不同教学方式来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其中,大部分教师都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丰富多样的资源,能够更好将计算机操作过程展示给学生,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巧妙设计,保障对于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能满足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实践的要求。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更好认识到整体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这样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践的创新精神,保证学生的实践过程更具效果。
4、结语
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来说,在新时代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应该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积极探索高校计算机创新性教学策略,这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未来快速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求知, 仝爱群, 宋长青.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7).
[2] 王晓晨. 高校计算机创新性教学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3] 何湖, 张路.如何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