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苗春华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401524 )

该论文来自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级课题《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5CRKXJ16。    

摘   要: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本院校由于缺乏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也没有适合的权威教材,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因此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往往不佳。本文从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现代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三本院校;现代汉语教学;问题;对策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的教育也应该适应社会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现代汉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学生从事语言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三本院校,作为现代教育的新兴事物,产生时间短,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其现代汉语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缺乏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三本院校往往都派生于一本、二本公办院校,大多三本院校是公办院校下面的独立学院。或者通过转设评估,脱离了原来的母体学校,而成为独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因此教学过程中常沿用公办院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在课程的设置上,与现代汉语相关的课程一般会开设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语用学、音韵学等,文字学、语用学、音韵学等课程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讲,理论性强,难度大,与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在课程的安排上,主要将公共课程安排在大一,现代汉语课一般也安排在大一。而其他与现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集中安排在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就开始进入实习期。一部分同学甚至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实习,专业课知识都压缩在大二和大三来完成,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会简化教学内容,或者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会给学生学习增加非常大的压力,再加上教学时间安排过于密集,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基本都是跟着教师浏览教学内容,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真正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少, 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二)没有适合三本院校使用的权威教材
高校现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黄伯荣、廖旭东版,胡裕树自动,张斌版,邢福义版。在所有的教材版本中黄伯荣、廖旭东版现代汉语教材使用最为广泛。这些教材更适用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生使用这些版本的教材学习现代汉语会比较困难,不利于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学生也无法从现代汉语言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汉语言文学教学无法发挥真正作用。
(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过于放松自己,对现代汉语课程形成误解,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课堂参与度比较低,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根据教师的考试重点进行复习,只能学到现代汉语知识的表面,没有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内涵进行探究。再加上现代汉语课程具有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特点,概念抽象,术语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现代汉语的浓厚兴趣,动力不够,无法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意义。
二、对策
(一)科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
首先,科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现代汉语课一般开在大一,在大一现代汉语教学中应适当渗透与现代汉语相关的其他语言课程(如: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部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时候,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全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既能深化基础课程知识,也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铺垫。大二、大三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教学,可以开设古代汉语、汉字基础、语言学概论、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等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其次,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不同层次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一本院校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三本院校培养则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调查,毕业后学生首先想选择的职业是: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办公室秘书等。所以,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实际的就业方向和情况出发,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现代汉语课程。
(二)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听辨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的分析能力。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具备一定的语音听辨能力,能听辨学生发音中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上课时可适当做一些听辨音的练习。让学生在校园广播站、新闻社和文学社中担任一些相关工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能力,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柱,课堂教学围绕教材展开,因此,三本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现代汉语言教材。为了使教材与三本院校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保持一致,在编制现代汉语教材的时候,应遵循基本知识广而不深、够用即可的原则,教材难易程度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到现代汉语课程学习中,享受现代汉语学习的乐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充分实现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四)融入一定的方言学知识
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也包括现代汉语方言。方言对学生普通话能力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的影响在语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主要就是受家乡方言音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方言进行简单的语音调查,从而了解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和差异,以便学生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发音。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融入方言知识的教学,已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在大多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相关方言语音知识。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还体现在词汇、语法方面,但在这些方面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较少涉及方言知识。词汇和语法教学中也应融入方言教学,比如让学生探讨自己家乡方言中比较独特的词语、熟语。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课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提升三本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三本院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苹.关于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5):32-32.
[2]殷宏雁,李改婷.后教学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以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3,(28):30-31,38.
[3]张美安.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40-140,141.
[4]胡蓉.现代汉语实践教学探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0):4-5.
[5]莫红霞.独立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分析与思考——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为调查样本[J].文教资料,2010,(30):42-44.
[6]郭敬.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2,(14):169.
作者简介
苗春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方言、语用学等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