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民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论民主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

作 者:魏春莉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明珠小学 261000)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而班主任就是这个集体的向导,承担着组织、引导、协调、疏导、沟通等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性格、经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学生年龄小,难以实现良好的自我控制;遇事易冲动、急躁;集体意识淡薄;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等,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很大。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民主化管理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真诚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增强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是兴趣挖掘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世界、社会和人生似懂非懂,但又充满好奇和向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用民主化管理模式,任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想法,适时地挖掘、发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各有所长,昂扬向上。当然这种开放的民主化管理模式,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前提还是要有约定俗成的班级管理条例。这种民主理念尤其适用于那些后进生,班主任可以针对这类学生发现其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现机会,当他的优点被放大后,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转嫁到学习中,成为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还相对淡薄,所以即便有班规的约束,也时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这时候班主任不能总是批评为主,应适当地学会跟学生讲道理,运用民主化的谈话模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果班主任找一个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接受批评或老师给自己讲道理,他们往往会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老师面前,这些都是因为平时班主任总是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融入是纽带,我们只有真正融入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班主任可以借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笔者曾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高歌一曲,立刻引发了学生的一次集体大讨论,借这次机会和学生们直言不讳、谈天说地,赢得了与学生民主交流的机会,也为以后与学生真诚沟通开辟了道路。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分数看齐,班主任更重要的角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班主任要树立指导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意识。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指导学生如何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小学生一般对老师既崇敬又畏惧,很多时候不敢当面问老师问题,尤其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再加上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性,老师们往往会忽略学生身上的许多潜在的问题,造成其羞涩、自卑、沮丧等情绪。笔者是一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写日记,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自由畅谈想法,与老师做笔友,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深知任重而道远。笔者将不避艰难,砥砺前行,打造民主化班级,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