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如何巧建数学教学 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浅析如何巧建数学教学 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作 者:刘 娟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二实验小学 232100)

摘   要:张尊宙先生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一直在探索着其中的奥妙,接下来我将着重从德育的角度浅析如何巧建数学教学,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德育

引言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趋向于认识事物并参与其中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建立起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学习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学生就会不自觉地钻研数学,参与数学,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广泛而有中心的、稳定的兴趣,对于探求知识和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多多站在德育的角度上,通过演绎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巧建一个愉快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让数学焕发出应有的魅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神奇和美妙,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对学习乐此不疲,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主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一、以身作则是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观体验。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比如教师的个性魅力,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的亲和力度和教师的个人品质。具体表现应该着重于语言文化知识的灵活运用,熟练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辅导方式。
只有在以上品质具备的情况下,教师才可以灵活自如地去与学生交流,观察到学生的心理活动,闪光品质,生活中的异常行为,并针对此对症下药。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对学生兴趣所在得到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把学生视为己出,用爱去悉心浇灌,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放,真正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相较于父母,小学生更倾向于老师的管教,因为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很需要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教师的鼓励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1)评价机制是老师引导作用很重要的一个体现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比较直观和简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疏忽的一点就是不能对于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多方面的进行评价。简单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对错来区分极容易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 多角度的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科学性和娱乐性的合理统一
严谨的教学态度,亲和的教学风格,两者合理的结合可以激起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注重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教师为主导,学会为主体,师生良性互动,但绝非老师一味的迁就,而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合理的布局和巧妙地安排。
三、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适度竞争的环境
数学一方面是兴趣和思维的培养,另外一方面也是高分选手的兵家必争之地。适量高效的课堂检验或是课堂练习,班会以及团队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合理调用,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1)渗透竞争意识
首先,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有意识的让学生把个人的言行与班级学校的荣誉感连在一起,从而强化集体竞争意识。
(2)让学生寻找一个恰当的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都会有好强的心理,这是,选择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是个关键。老师应该提出的建议是差距不应过大,这样竞争环境比较符合实际,这是学生与对手之间的竞争才能真正起到竞争的作用。
(3)创设多样化的竞争模式
单一的竞争会使得学生出现失败的机会较大,所以竞争不能单一。例如团队合作学习的竞争,男生女生,小组与小组,用比促劲。将结果合理统计,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荣誉感,并继续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向上的竞争,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展现自我激情。 
(4)做好学生竞争胜负后的工作
胜利者我们给予表扬,而对于失败者,我们应该着重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再次激励他们奋发,进步。
四、时刻运用,乐在其中。做到涉及悬念导入兴趣,导入情境激发兴趣,善于设疑勾起兴趣,学以致用增添兴趣
       学好一门学科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提起学习热情最好的方法也莫过于时刻的需要。因此,培养数学兴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应用方面的问题,巧妙的将数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精心设计生活应用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学大纲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比如将日常生活中个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量化出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去思考,去感受数学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使学生能津津乐道的讨论,认真的学习,激情的合作交流,从而学会了思考。让学生在时间与探索中学会学习,使我们每个教室追求的目标。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兴趣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厌恶等情绪,那么她对老师任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于学生交谈中,要灌注发自内心的关怀,让学生信任,让学生喜欢。
教师也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当教师的敬业和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时,自然而然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动力源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老师义不容辞也至关重要,变要我学和我要学。要做到深挖教材内外的数学趣味性资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出数学思维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