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微时代”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MSZ010。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建教育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给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新媒体高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这三个方面开展论述,力求为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党建;创新
一、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新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微APP等新型传播媒介为典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交互式媒体,它不同于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它实现了信息传播由“点到面”、向“点到点”的转变,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主流媒体,目前我国已将新媒体建设列入国家的重点规划项目,从整体战略布局上确定了新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
二、新媒体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1.拓宽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
高职院校传统的党建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诸多限制,而且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大多是在固定的教室、会议室里开展,大多以学习文件,听取会议精神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这也使得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发挥新媒体资源丰富、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随时随地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比如可以建立党建网站、党建微信平台等,一方面可以共享党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政策方针等,也可以组织学生的网上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网上的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拓宽了党建工作的空间,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大多以开会、学习、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里,学生党员往往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也导致党务工作者难以把握学生党员内心真实的想法。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弱化了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原有单向被动的教育管理方式,缓解了学生党员的紧张情绪,拉近了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的心理距离,实现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加强了沟通的力度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党员更为乐于接受,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3.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中,学生党员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受教育受管理的位置,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时甚至还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不佳。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各种新媒体工具,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方式可以更为灵活生动,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师生之间沟通的方式更为自由平等,学生党员更为乐于参与到党组织生活中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媒体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1.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复杂性
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认识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缺乏社会阅历和成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去中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信息传播的自由度更大,同时带有极大的不可控制性,网络上每天存在的海量信息中也是良莠不齐,甚至有一些谣言、暴力、色情、反动的有害信息肆意传播,这些传播快捷、复杂多变的碎片化信息,会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造成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偏离,给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重大挑战。
2.对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权威提出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95”后,这样的年轻群体思维活跃、多元化,乐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习惯通过网络了解各种信息和知识,而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因工作、生活、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新事物的掌握可能反倒不如年轻的学生;加上部分党务工作者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缺乏新媒体意识,对新媒体工具的应用不熟悉等问题,不能熟练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党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党组织在工作时权威性受到影响。
3.对传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在这个平等的交互的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他们可以通过多样的渠道了解并传递信息,对于这样的新事物他们更加乐于接受。新媒体时代信息是以“裂变循环”的方式在进行传播,信息发布后能够在网络上迅速的传播扩散。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逐步变得很难推进、收效甚微,难度加大。
三、 新媒体时代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举措
(一)树立新媒体的理念,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做好学院党委-系党总支-支部三个层面党建工作的统一规划,解放思想,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健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新媒体应用与学生党建工作的结合,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加强专项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资金的浪费。
(二)熟悉新媒体的应用,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
第一,要主动占领学生党建的新媒体主阵地。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党员之家”专题网站、“掌上党校”微信公众号等,利用这些新媒体工具加大对党的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占领新媒体的主阵地,确保形成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要丰富网站的资源,加强党建素材和学习资料的上传,并搭建与相关红色网站的有效链接,资源共享,为学生党员的学习提供便利。第二,要建立学生党建的网络组织。高职院校要契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积极创新网络党建的组织形式,比如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平台、网上党支部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学校党组织可以搭建党员信息管理平台,比如远光智慧党建平台、森普智慧党建平台等。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党员的基本信息、档案、学习情况、考勤、成绩评定、评价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中递交申请-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积极分子入党-接受预备党员-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等环节工作流式的管理,提高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推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三,要丰富学生党建宣传的内容。其一,搭建内容丰富的网络党建教育版块,比如可以建立以“党建动态”、“微党课”、“党员先锋连”、“主题党日”等主题版块,增强版块中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党建相关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党员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二,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设立“最美党员”、“创新先锋”等主题版块,对优秀学生党员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和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提升媒介素养,打造专业型的新媒体党建工作队伍
1.提升师生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素养。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对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要主动转变观念,主动了解和熟悉新媒体的特性,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掌握舆情动态,要提高识别、分析、评估、传播信息的能力,要及时发现并清除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2.熟练掌握新媒体应用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给予了学生党建工作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对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务工作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党建工作功底,还应该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技术。党务工作者必须主动加强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掌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方面的优势,创新学生党建的新模式,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
(四)强化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务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加深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加强对党务工作的荣誉感。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党建工作,主动发言,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建议要给予及时、充分的重视,增强学生党员对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
[2] 温志超. 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OL]. 现代交际,:(2017-07-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710.2253.170.html.
[3]尹婷婷. 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25):136-137.
[4] 王平勋,杨海莹,杨帆,王尚宏.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5-16.
[5] 杨大荣.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5,(03):81-83.
[6] 谭微,刘直. 新媒体时代下关于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 网络财富,2010,(13):73-74.
[7] 何峰.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7,30(03):84-86.
作者简介
陈雪玲(1979-),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流通系专职副书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