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论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 者:高磊磊 杨美霞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资源共享研究(VESP3027)

摘   要:实现各院校资源的互补是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所在。由于各院校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不同,采用资源共享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院校资源特色,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增强院校的综合实力。根据对海河教育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特此提出教学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字:海河教育园;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是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的代表。建园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园区内各个院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园区内各个高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升园区整体的办学、科研能力和水平。海河教育园区的建立有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素养卓越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形成适应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代教学理念有着重要意义。资源共享是海河教育园区建设的核心,由于园区里各个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同,使得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教学资源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园区内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科研资源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呈现“单打独斗”状态,制约了教学资源共享的进展。
1、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海河教育园区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其中主要涉及园区内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共享情况,得出结论如下:
(1)硬件资源共享情况
海河教育园内硬件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不乐观。在硬件资源中,图书馆共享程度非常低,有九成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到海河教育园区内其他高校的图书馆中借阅过图书。各个高校的图书馆都需要凭借本校的学生一卡通才能进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各高校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但是却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大了重复建设的成本,无疑会造成图书馆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在被问及是否有使用过海河教育园内其他高校的实验室或实验设备时,也有8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使用过。最后是体育馆或体育设施的共享情况,只有30%的学生使用过园区内其他髙校的体育馆或体育设施。
(2)软件资源共享情况
海河教育园区内软件资源的共享更是令人堪忧。有九成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跨校选修过其他学校的课程,有80%的学生表示在本校的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园区内其他高校的教师来教授课程,只有20%的学生有过园区内外校教师教授本校课程的经历。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之间是有必要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的,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影响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是缺乏提供信息的平台,缺乏对学生们的引导。学生更加希望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满足自己兴趣的同时还能提升专业能力。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表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共享是很有必要的,认为共享的实现能够提升园区整体的办学水平,有利于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但是八成的教师表示并未参与到教师互聘,也没有到外校教授互选课程;有七成的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使用过外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到外校的图书馆借阅书籍、体育场馆运动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园区内的共享机构和共享制度也并不完善,在共享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
2、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初,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内部分院校已经建设一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2017年8月23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立,思政联盟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继续牵头负责,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等职业院校为联盟成员单位。天津中德和天津电子创新教学模式共同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涉外旅游专业”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优势互补,共建共赢。这些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优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资源共享机制并不健全,共享意识还比较淡薄,共享范围窄及其平台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统一的标准,平台内的资源得不到及时、有针对性的修改和更新,进一步导致平台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其主要表现为:
(1)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园区很多高校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初衷是满足学院项目建设的需要,对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其他高校平台的互联互通考虑规划不够充分,使得不同院校在一些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上出现内容重复。资源重复建设严重,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这样不但浪费了教育成本,而且不能有效的利益现有的教学资源。
(2)现有网络教学资源供给匮乏,可持续利用率低
园区多数网络教学资源是为当初评审而准备的,随着项目的完结有些教学资源建设完成以后束之高阁,很少在使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对参与资源建设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知识共享的积极性降低,教学资源的后续更新、维护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得现有网络教学资源供给匮乏,可持续利用率低。
(3)分工不明确,相关共享机制不健全
当前海河教育园区内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都是基于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和本学院的办学条件,由于园区各院校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专业但是不愿意与其他院校共享,对于一些共有的专业也是各干各的,共享沟通交流不足,各院校分工不明确,相关共享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资源共享的进展。
3、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打破思想和体制的束缚,提高共享积极性
受传统思想和当前教育体制的束缚,高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很多高校不愿意参与到资源共享当中,即使共享也会有所保留,因此共享渠道并不通畅,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针对如此,各个高校应该提高资源共享意识,不能将各个高校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具有利益冲突的竞争者,应该认为是合作共赢、密不可分的整体,共享资源并不会削弱本校的实力,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各个院校的综合实力从而也会得到更好的增强,这也是海河教育园区建设的初衷。
(2)完善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与法律保障
由于对各高校的人力、硬件、信息化等资源缺少统一规划,资源利益分配方案不合理,当前各高校间将资源视为已有、彼此独立、缺乏联系,资源的重组、共享信息渠道不畅,已有的共建共享平台缺乏执行力度,资源利用率低。为了提高政策的推行力度,需要制定明确的实施标准,并在海河教育园区内成立一个权威机构负责统一管理、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权威机构可由天津市教委、海河教育园区指导委员会、园区内各高校代表组成,对海河教育园区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针对园区内容教师集体备课,互聘互派,学分互认,网络互通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其落实与执行情况。
(3)借鉴园区思政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经验,扩展共享范围
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程共建共享模式历经几年的摸索、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共建共享经验,2017年园区职业院校“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办学模式。借鉴园区思政课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经验,扩展共享范围,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在园区里推行公共课的共建共享,然后是专业基础课,最后是专业课程,从这些课程中选择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然后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需求再进行二次开发。
(4)从技术层面对共享平台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制定网络平台标准,以招标形式确定第三方平台开发公司,形成园区支持、公司设计、校方参与的平台构建模式,将园区内各院校已有的网络教育资源、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通过统一平台接口实现与本平台的对接,真正实现网络平台的互通。从技术层面对共享平台进行优化,实现友好的用户界面,便捷的搜索机制,PC端和移动端同步,提升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沙茜.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4
[2]冯丽. 高职教育园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3]盛明婷,戴心来等. 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
[4]冯丽丹.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5]常青.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立[N]. 天津北方网, 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