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低学龄段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低学龄段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作 者:冯子乾 (吉林省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原乡中心学校 138000)

对汉字的学习,应该像一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自然而然的萌发,茁壮成长,抽出鲜嫩的枝条,甚至开出属于每个人的“汉字之花”。而非刻板的、生硬的塞给一个对文字、文化一无所知的人,尤其是低学龄段学生。对低学龄段学生而言,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知道为什么的,那才是他们感兴趣的,才是可以在他们脑袋里、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知识,才是可以学习,学得懂的知识。
在自己近十年语文教学经历中发现:一个生字,在一堂课的最开始几乎没有一个像样、有趣的导入就直接写出来,开始讲解,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就会很差,对这个字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差很多,甚至于有些孩子会在心底完全抵触这种强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识字教学的记忆也会不牢固。尤其对低学龄段学生而言,无趣的识字教学是他们所不喜欢的,长此以往,甚至会长远影响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和耐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如何能给每一个最初接触语文识字教学的学生心里,装入一颗“汉字之花”的种子就十分有必要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亲近的老师,所以根据低学龄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好问,对直观有趣的知识感兴趣,在图片、音频、视频等具体教育、教学条件下学习兴趣高涨的这些实际特点,在长期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尝试着使用了一下办法,来提高低学龄段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能力。
一、让学生与识字教学有一个生动、有趣、热烈而又不缺乏重要汉字知识的开始
我曾经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过一堂学习甲骨文的课,我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记得在参加《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研究的伊始,我就热情高涨的觉得自己多年来尝试着培养小学生识字教学的各种方法可能用得上了。在我决定给一年级孩子讲授甲骨文识字课时,业务领导和同仁们都觉得不合适。当我把教案和课件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仿佛听得见——奥,原来是这样啊!等等的感叹。
其实,我给学生们讲授的甲骨文识字课,并不是大家想想中的学者报告,或者什么生涩难懂的知识,而是由大量的图片和演变着的视频中,看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找寻汉字的源头,并且在拓展部分还是由图片播放世界上其他种类的古老文字,打开学生们头脑中关于字的阀门,让学生们追根溯源的知道自己接触了这么久、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的字是如何演变来的。
让学生观察大量、有趣的兽骨图片,仔细观察后兽骨上有雕刻的什么,放大了继续仔细观察,学生们发出了各种感叹,因为他们发现这些雕刻在兽骨上的各种小图案,并不是什么图画,而是一些类似文字的东西。然后交代这些刻在兽骨上的文字符号就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发现的最早的汉字,之后又播放了几个由实际动物变化成的甲骨文,最后到今天的汉字,然后出示了一些汉字的从甲骨文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联系实际来猜测可能是什么字。之后一步一步揭晓这个字在中国历史不同朝代的不尽相同的写法。学生们热烈的讨论,积极的思考,在答案揭晓的一瞬间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说“就差一点点”!无论答案说得对错,都没看到学生们气馁的表情,而是“下次一定要答对”、很积极、热情参与识字学习的高涨情绪。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学生们的答案其实并不是百分百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由这一刻,推开了识字教学的大门,打开了对汉字的热情,燃起了对自己母语学习的极大热情,因此,关于这堂课我最原始的目的达到了——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二、要十分重视每一次识字课的导入
日常识字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每一次的识字学习导入,能抓住学生识字兴趣的导入才是好的、正确的导入,不为导入而导入,只为帮助低学龄段学生敲开每一次汉字学习的大门而精心设计导入。
三、识字教学课上,教师要掌握多种灵活、多变,又趣味性强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识字课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识字教学中我喜欢采用形象、比喻、诱导和启发等灵活多变的识字方法来教授汉字。例:“会”的学习。“你会自己吃饭了吧?”“会。”“你会在电脑上打字吗?”“不会。”“六一儿童节大家会在一起开什么会?”“六一儿童节庆祝会。”“大家发现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什么部件组成的字字?”“上边一个人,下边一个云。”“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回答的也十分准确。很多人像云一样一层一层挤在一起,在干吗?”“在开会。”“你还知道哪些用‘会’组成的词语?”(大会,会场,会议)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识字计划,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识字中体会出乐趣与自信,以此为学生在识字的道路上铺垫好基石
让本周完成识字计划最好的学生,从班级学期识字计划“叠字大本”中挑选出下一周全班的需要识记的生字,并且由这个完成好的学生把这些下周需要识记的字抄写在黑板固定的最右侧。学生看着自己的字“榜样”式的写在黑板的最右侧,所有人一进教室便能最先看到自己写的字,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荣耀,是一种对他识字完成情况的最好肯定,而对于没能把自己的字写在黑板上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正向的刺激与鼓励,让学生们在比赛式的识字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们具体的学习能力来制定周识字计划,并且在起初不要操之过急,可以设定一个比较有趣却又有点复杂的字作为周识字计划的生字,学生接受得好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把识字量提上来。如此可以保证周识字计划,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要成为学生识字的一种拓展,让学生在较小的识字量下、在趣味中加大识字量、学出自豪感。
学生们的小脑袋里,其实容得下天和地,更容得下一粒“汉字之花”的种子。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们不同学段的识字特点,想尽办法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授方法和方式,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发自内心的自主识字,学习语文、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