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作 者:刘旭东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太石河乡魏坝教学点 742107)

摘   要:在详细的探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策略,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教育发展;教育经费管理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相关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是,在肯定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成绩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亟待改进的地方,而这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不容忽视,需要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持续进行发展、探讨。
1、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
1.1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农村小学分布不合理
近年来,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之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其中部分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受限,导致其不能离开土地而生活,造成农村偏僻地区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这时,学校不得不进行撤并、校舍闲置等,给当地未迁离农村地区的适龄儿童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变,也给农村群众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造成适龄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① 学生因为自身厌学而辍学,这是导致农村地区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为小学生升学压力小,在升入初中之后使得其生源质量降低,而中学因为存在升学压力,而且管理较严,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② 学生家长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采取的态度也是简单粗暴,基本没有进行辅导;③ 很多农村适龄儿童均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得不到家长的关心;④ 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不得不辍学。
1.2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 教师的分布不尽合理
农村地区的小学当前面临这师资紧缺的情况,而且在职的教师都想办法调离农村地区。而城镇地区的中小学则是人满为患。同时,现在农村地区小学中有一部分教师是从民办转向公办的,或者直接就是村聘教师,其中只有部分接受了专业的教育,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根据经验开展教学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教学方法落后、观念较为落后,教学质量受影响。另外,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情况,在当前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之下,他们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因为经费紧张,其基本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更加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师水平不达标的问题。
(2) 教师队伍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对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学校因为工作与生活环境都较差,老教师不断的离休,而新教师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任教,导致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较为紧缺。而且农村地区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甚至还处于半耕半教状态,耕作需求使得其教学工作时间被占用,正常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学校教师配套不齐全,其中数学、物理、音乐、美术、外语教师明显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极为普遍。部分学校的课程虽然是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设置的,但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课表只是“摆在墙上”。
2、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策略及未来发展之路
2.1 合理减负、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做好培训工作
在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基本由县级统一发放问题之后,各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合理解决教师的安居工程,通过在乡镇、县城所在地兴建教师公寓、住宅小区等方式,帮助农村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实现生活城镇化,便于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要解决好教师的保险、就医以及养老问题,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吸收优秀的教师入党,让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充分体现他们的参与感。另外,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中,保证教学质量。要在不同的场合积极的宣传农村教师的优秀事迹,通过“待遇、事业、感情”等多种方式留人,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规模。最后,还应该积极的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工作,使得他们 成为热爱学习、会学习的社会表率。
2.2 在农村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做好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
当前,农村乡镇各地区的学校,尤其是一些村级小学,都存在着广泛的生源减少的情况。这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凸显,这同时还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在这种生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及基础教育工作若还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标准进行管理,将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且教学质量难以把控,使得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难以得到保证。在这个背景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2.3 合理增加教育投资,积极改善农村办学环境
(1) 优化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体系
首先,通过中央增加投入农村地区的配套与供给,通过各个渠道积极的筹措资金、鼓励民办教育深入农村,合理压缩行政支出等方面筹措农村教育支出资金。对于部分教育经费奇缺的地区,政府可以采取对应的政策进行专项资金的投入;其次,各级管理部门要积极的争取项目投资,通过不同的项目来改变农村学校的发展现状;再次,可以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到农村基础教育行业,从而弥补政府资金覆盖不全的短缺。
(2) 完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加强针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支持,做好相关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合理安排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编制和岗位,并利用积极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其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精简优化问题,应该采取严格核编、控编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管理工作,切实处理好乱收费行为。再次,要积极探索导致乱收费情况的根本原因,构建积极,惩、防并重的农村基础教育收费管理制度,实现对教育乱收费的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虹.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思考[J]. 党史文苑, 2005(8).
[2] 司效良.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理论探索, 2016(24).
[3] 王杰昌, 陈燕. 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