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是指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品质、坚强的意志等,是小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对班级文化建设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通过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完善班级文化建设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越来越认识到小学阶段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形成茁壮健康的身心,乐观向上的态度,高尚纯洁的品德,良好积极的习惯。核心素养强调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这些有利于形成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班级文化。核心素养中凸显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十分严峻,学生由于不健康的心理导致与他人不能正常交往,还阻碍学生智力潜能的发展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文化,最终达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进入小学以后,班级就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环境,班级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要依靠学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学习、劳动、各种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如班级中每个人都参加不同的“美时美刻”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情操;全班都参与的军训和会操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顽强的性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班级小组之间的评比,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取长补短。一方面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离不开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日常教育教学,丰富班级文化建设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合到班级日常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当出现安全隐患时,我们召开安全班会,制作安全手抄报,观看安全视频,通过直观体验,树立安全意识;当有困难学生需要帮助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培养学生的爱心;班级的卫生、桌椅、物品等专人管理、全班共管,学生们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得到激发;当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时,教师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班级文化就这样在点滴中逐渐形成了。为有效发挥班级文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物质环境是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要有各种的绿色的植物花卉,让这些植物陪伴学生的成长;要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师生合作板报,小学生守则、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书籍,书籍虽然是物质形式,但实质上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时刻不离的精神食粮,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上述对学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引导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引导,其中情绪管理是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绪有高潮和低谷,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抗挫折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排除消极不健康的情绪的影响。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知,正确面对挫折并主动适应和战胜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强该方面的教育引导,通过给学生讲心理学小故事,做心理学小测试,讲解心理学常识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让班级更加融合、和谐。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合力,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理念的转变是打造班级文化的重要方面,给班级营造良好积极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我们要充分尊重儿童“丰富的心理世界”和“七彩的经验世界”。班级文化应是缤纷斑斓、鲜活灵动的,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习惯于通过批评教育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班级文化往往是通过制度的方式来体现,但这种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和体验。教育不仅是学生求知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学生个体积极的人格,从学生的乐观、自信、宽容等闪光点肯定个体的心理品质。教师要以鼓励赞扬为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积极的心理品质。在班级文化培养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对象上不仅要关注学优生,更应该关注一般学生和学困生的心理品质。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完善师生、家校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环环相扣,为孩子保驾护航。注重创新家校沟通的方式,鼓励师生共创,家校联动,架设亲子沟通的桥梁,共同解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密码。家校共同努力让班级成为每个学生的精神家园,使班级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让孩子得到成长。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无私的爱心,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班级文化成为激励学生唯真向善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