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改革下品德教育在美育活动中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品德教育在美育活动中的反思

作 者:王 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机关第六幼儿园 150000)

摘   要: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枯燥单调,没有生机。众所周知:人对美的追求体现在每一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例如,刚刚懂事的孩子就喜欢听大人的夸奖;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因为得了小红花而欣喜若狂,成年人更会有意或无意地欣赏和表现他们心中的美。
关键词:品德教育;美育活动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是社会之需要。我国心理学者关于儿童自我情感发展的研究发现,父母常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放在了知识和健康之后,忽视了儿童自我情感的重要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多。儿童开始走出家庭加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中。因此,抓住幼儿年龄的特点,趁机培养幼儿关爱家人、关爱老师、关爱同伴、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一、美育是家庭中品德培养的开始
家庭是一个互动群体,孩子在互动中发展。为了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上慈下孝的人伦互动关系,家长就应以身作则理解关爱孩子,让孩子从内心产生自觉主动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美是一个目标,是审美主体心灵的自由,人们在审美情感投入的刹那,便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心灵自由自在地在做一次次美的畅游。这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神往,是一种人格的开拓。同时也是品德培养的开始。父母在爱孩子、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应注重情感交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如:每次看到孩子随意蹲着玩积木的时候,我总会帮她拿来一把小椅子,放在她的小屁股下,告诉她蹲着时间长了腿会痛的。后来,孩子看我洗衣服就帮我搬小椅子坐。有次回家较晚,当我走到楼下的时候,就看到女儿和他在楼下等我。在我走到她身边的瞬间,孩子双手举着个大苹果递给了我,于是浑身的疲惫随着家庭的关爱而渐渐消失了。姥姥的腿抽筋了,孩子赶紧给姥姥搬来凳子,把小脑袋轻轻地贴在她的身上,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这是孩子受家庭教育的结果。
家庭教育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工夫,目前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里,他们重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却忽视了孩子对他们的关心。每位家长都应引导孩子去关爱亲人,如给孩子吃东西的时,不要把好吃的光让孩子吃,而应把东西分开,大家各吃一份,渐渐地让孩子知道什么好东西都愿意和家人一块分享,体验长辈和自己都有“获得”好东西的权利。
二、美育是幼儿园品德培养的关键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关爱的良好环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和幼儿交往。教师要有爱心地接纳孩子,努力与幼儿建立起相互接纳、关爱的情感纽带。
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与情,以情动人,常常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目的。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郭沫若则认为美育是德育的起点,“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秀美术作品的榜样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给品德培养很大的帮助,好的艺术形象能鼓舞人们奋进向上,自觉地去接受它的影响和引导。作为教师可以通过绘画,行动来感染孩子,说服孩子。
我还时时处处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使良好品德顺利发芽。由于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把故事《小蚂蚁搬豆》的图片粘贴在教室中,孩子们看见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于是我和他们一起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户外活动时,我总是帮幼儿准备好纸巾,随时为流鼻涕的孩子擦一擦。把关爱处处围绕在幼儿身边。孩子伤心难过时,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关切和爱抚,老师轻声的询问、温柔的搂抱,让幼儿在感动之余,学得积极关爱、抚慰别人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使他们懂得关爱别人和被别人关爱都是快乐的。
三、美育与家园共育中的品德培养
家园共育是双向的,他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但在目前的实践教育中,两者的教育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享等给予大量的教育和指导,但家长却教育孩子想玩就去抢,不给就出手,放任孩子,使教师的教育培养起不到积极应有的作用。
美育以情动人,品德培养以理服人,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这一点来说,美育经常是品德培养的前导,而品德培养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如果一个人不辨美丑,就很难判断善恶,识别真伪。若是只追求外在的形式美,而不问内容的健康进步正确与否。忽视了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也将会以丑为美,以假当真;所以美育与品德培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完成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这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的教育必须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品德培养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于是,每月我在“家园共育栏”向家长介绍关爱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改掉方法。如:有的孩子学动画片《奥特曼》,在家整天拳打脚踢,有的幼儿摔倒了,他们不但不扶,骑在别人身上当小马,问其原因才知道是爷爷经常在家给他们当小马骑的缘故。我随即开展一节体育游戏《小马运粮》,让幼儿背着大沙包在草地上爬,让他们去体验爷爷给他们当小马的辛苦,有效的帮助幼儿纠正不适宜的行为。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新一代幼儿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霞.德育教育在网络形势下的新方法.学周刊.2012(28)
[2]陈庆.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青春岁月.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