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且行且思,一路研学一路歌——古镇古一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分享

且行且思,一路研学一路歌——古镇古一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分享

作 者:余旭凤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小学 52840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德育科给我们学校机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研学旅行的点点滴滴。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四方面的内容。
  一、研学的雏形——主题教育的需要
2012年4月,为了进一步拓展学校主题教育的资源,丰富学生的体验经历,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我校利用广东省千校扶千校的契机,组织40名学生到茂名化州五小(我校对口帮扶的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帮扶体验活动。孩子们深入化州五小学生家中和他们一起吃住,一起生活,一起走进农田体验农活,从而拉开了我校学生研学的序幕,这也是我校研学活动的雏形。
一次活动下来,学校领导和带队教师可以说是身心疲惫,担心受怕,当然最担心的还是安全。事后回顾起来,我们认为,为了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有些担当,毕竟院子里溜不出千里马,就这样我们一下子就坚持了5年。
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政策的出台让研学活动的落实更加有了保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契机,把研学旅行落到实处,除了主题教育之外,如何把研学变成真正的课程,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长。
基于此,在2016年暑假期间我们又组织 46名学生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红色经典主题研学活动。从而真正拉开了古一小学学生研学的序幕。
二、研学的发展——课程建设的需要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以后,结合我校实施点亮教育的需要,我们开始认真研究,如何真正把研学活动系列化、课程化,让研学和旅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真正的课程,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深度融合,让活动更加安全,更有实效。
通过认真的学习研究,我们认为研学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一种全方位、多渠道、高品质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游是形式,研是实质,在游中体验,在玩中学习。要让研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做到主题鲜明、准备充分、研思结合、研用融合。
(一)课程主题设置(仅以北京研学为例)
  生活技能单元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意志力。
  课程内容:自主整理行李箱;自主进站乘火车;酒店自主整理内务;北京游自主购物并登记好理财账本等。
  感恩教育单元课程目标: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学会从小孝敬长辈、心中有他人,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北京城商业街探秘,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以及独特的建筑特点;为爸爸妈妈及亲人购买小礼物或北京特产等。
  历史文化单元课程目标:了解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参观名胜古迹,了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的变迁。
  爱国教育单元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内容:参观天安门升旗仪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参观圆明园遗迹,感受百年历史沧桑。
(二)课程实施保障
1.指导学生有备而去,研学前详细了解有关北京的历史。带着探究与思考而去。学校专门对学生进行系列培训,规范外出的行动准则。
2.安排家长义工陪同,明确分工,为学生的后勤安全做好保障。
  3.制作研学手册,让学生能“游中学,学中思、学后用”。
  (三)课程评价方案(研学手册、研学分享、个案追踪)
  研后分享:活动结束之后,将活动照片、视频采集、费用开支等提供给全体学生和家长,并通过完成研学手册(项目包括活动之前准备、活动过程见闻、活动之后思考、家长建议等)引导学生再次回味活动开展的过程,学校或班级组织研学旅行手册展评、学生摄影展览、活动演讲等活动,进一步获得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和公共道德的认知,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情感的升华。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个别孩子的在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四)研学活动花絮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北京研学之旅的片段。片段分为研学印迹篇和研学风采篇。
  研学印迹·感受行走的力量(历史文化)
  为了让学生体验北京到独特的文化气息,感受京华底蕴。最终确定了以下的游览路线(PPT)科技探索与传统文化相辅,竞技场馆与最高学府相融。而这样安排就是希望这次北京漫游能给孩子们增添一笔无形的财富,增长孩子们的阅历和见识。
  研学风采·历练更好的自己(古一学子风采)(播放研学美篇)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旅游,也不是一味地学习。而是在体验中尽情学,在行走中放肆玩,边游边学,边学边思的过程。我们在5天的研学活动中:
  徜徉文化之城,感受京都韵味。
  铭记刻骨历史,誓从今朝图强。
  游览知名学府,规划美好未来。
  践行素质拓展,提升团队力量。
三、研学的收获——奠基了孩子成长基础
  北京研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段经历,一段回忆,一分收获,一种期待,一种成长!孩子们走出了校园,行于实践,研学并举,知行合一,领略了社会这本磅礴大书,学会了自我管理,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生存本领,扩宽了人生的视野。
研学旅行是一个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的过程。当然,在开展活动中也遇到了困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四、研学的思考——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研学,支持研学
在近几年的研学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研学活动,尤其是到外地研学安全风险很大,因此明确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学生研学安全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会有更多的研学机会,学校和老师才可能少一点身心疲惫,担心受怕。
这次研学活动圆满结束,不得不说是群策群力。也可以说:政策的出台,让活动有了保障;领导的支持,让活动有了底气;家长的助力,让活动非常顺利;周密的安排,让活动更有实效;
研学归来满满的收获是我们不停探索前行的动力。我们还在思考在接下来的援藏行动中(我校被确定为全市十所对口援藏学校之一)如何创新研学方式,更加丰富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将“学、思、行” 继续下去。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结束这次分享:
  知而思,思而行。
  行是为了深入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研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