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医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浅析

医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浅析

作 者:贺晓旭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

摘   要:医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复习效率。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进行简要论述,以期提高医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教学;思维导图;运用效果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心智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象化的一种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可使医学教学更具创新性,针对性,目的性,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均可快速对知识进行传授、学习。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应该方法进行简要探索分析,以期使医学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1、思维导图的特征与制作方法
思维导图最初是通过笔记方法进行组织学习的一种方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思维导图的完善应用,现今,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也是将大脑潜能打开的一个有利图解工具[1]。思维导图是通过对大脑皮层的词汇、数字、逻辑、图像、空间感知、颜色、韵律等智能,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的有效工作。思维导图具有4项基本特征,第一,可将注意焦点清晰集中于中央图像上方;第二,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主题分支;第三,每个主题分支均具有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在相关线条中的关键词构成分支,分支可对相对不重要的知识或内容进行表现,附在较高层次分支上方;第四,各分支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2]。思维导图的制作较为简单,首先,将思维主体画在纸的中央处,可通过关键词或者图像对主题进行表示,并在上层主体下延伸次主题,并在下方详细罗列细节要点内容。其次,可应用关键词或者图像对任何一个要点进行表达,并将相关次主体采用画线进行连接。最后,可用不同颜色对不同次主题进行表示,对于处于并列地位的次主题最好采用同种颜色进行表示。
2、 医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意义
思维导图是通过多种信号作用于大脑,使机体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多样化构成以及流程方式与人体思维方式相吻合,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均具有重要培养意义。
2.1 可使教学设计优化创新
在医学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步骤,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备教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现今,部分学校所给出的教案模板并未对学科与课型进行明确划分,规范化、统一的教学模板也导致医学教学的备课方式单一,教学设计单板,教学方法过于单调[3]。在医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使教学设计更加有效开展进行,使学生在获取医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能能力。教师需在对课程标准把握的同时,对教学材料进行研读,并查阅相关案例资料,帮助教师对所受教学思路进行科学梳理。并采用图示方法在白纸中将个人灵感与创意完整展现,使教师的整体观念得以形成,使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性有效加强,在选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时,也可做到不拘泥于教材知识之中,从而使教师形成富有个人特色、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方案[4]。教师在医学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使教案设计更为简单,教学内容更加条理化,使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有效把握,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医学教学。
2.2 板书设计的优化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反应。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在书写板书时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可采用具有突出形象的主题的图示、合适的粉笔颜色以及相互连接的线条,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国,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并通过对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对学生大脑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加深,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升[5]。
2.3 教学互动的促进强化
在医学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医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给予分析解答。通过师生间自由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制作思维导图,并在制作后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教学互动可以顺利有效开展加强。
2.4 教学笔记的优化创新
传统记笔记方法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将老师所讲内容全部记录,易导致学生无法跟随教师的讲解速度,或者在听课与记笔记两个方面无法有效兼顾,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找到学习的重点知识内容[6]。在传统笔记中由于只是通过汉子进行记录,缺乏色彩与图像,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无法对大脑进行有效刺激,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乏。思维导图是通过对关键字词、线条、符号、联想、色彩等方面因素的应用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均详细记录,而是通过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关键字进行提炼整理,并对关键字词采用联想记忆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与理解能力均可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可有效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思维导图笔记即是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也是一个开放式的资料构架,可对系统形象进行全貌浏览的同时,对于个别知识点也可进行讨论分析,有利于对资料的整理与补充。思维导图笔记与机体大脑的运作方式相吻合,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充分调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2.5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中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械记忆是常用的记忆方法,但是效率较低易遗忘。人类记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记忆系统所构成的复杂装置,而非一个等待灌注的储存容器。常规而言,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形象记忆的时间较长易被人所接受,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变为易记忆的彩色、高度组织的图像,加深学生的记忆。思维导图是对多种记忆法则的科学运用,使学生将笔记内容记住的同时,也可发现其中隐含的知识内容,通过自身的思考去分析理解所记录事项。通过思维导图记忆后,及时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遗忘,也可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回忆将遗忘部分重现。
综上,思维导图不仅可使教师的教学课堂方案的制定各项形象化、生动化,也可使教学板书得以优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使记笔记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学习的主动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使医学教学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楠,范柳笛.思维导图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68-168,170.
[2] 敖华英.思维导图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7):60-61.
[3] 单鑫.思维导图在法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科学与信息化,2017(2):98-99.
[4] 任恩旗.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医学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J].消费导刊,2016(2):315.
[5] 于欣,杨震,韩学波等.思维导图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4):15-17.
[6] 李懿莎,段力平,左晓霞等.思维导图与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