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新课堂——张扬自我

创新课堂——张扬自我

作 者:徐建华 (江西省贵溪市周坊中心小学 335400)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二、为学生创造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三、自主探究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1.给予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保证;2.重视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课堂;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提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学生做错题目,用错方法而不加以指责。学生做错了,教师应当以“我相信你能正确地解答出来”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淡化、消除学生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一种“权威”感,这样会把学生的个性特长扼杀掉,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也不敢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说明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和课本说“不”,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答案、对老师说“不”,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抓手。为此,必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起。教师在课堂中应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重组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针对新课内容、方法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的能力。
二、为学生创造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更新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极其重要。在当前教学中,借助形象事物进行讲解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理论知识太枯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今后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融入逻辑思维锻炼,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强大起来,应该防范学生对各种道具形成依赖,意识懒惰,不愿主动思考。小学数学的知识相对较为零散,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课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过程会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起到良好的帮助。课堂上应掌握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年龄段,但同时由于年纪较小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认知上可能存在偏差或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引入新知识时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通过与同学讨论、询问教师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其内在需求。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为学生能够有效展开实践操作提供有利条件,因为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受拘束,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没有压抑的学习。
三、自主探究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交流合作,自主地、创造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1.给予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保证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在数学问题空间中认真探索,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学生的探索之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思路和方法正确,能顺利前进,思路和方法不当,会曲折迂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
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重视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要想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教师除了要在正式的课堂中为学生模拟情境、创建良好的操作条件,在课下也要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后都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实践操作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