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高校政治教学的特点及意义,然后从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方式不够创新、学生兴趣不高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从转变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锻炼学生良好素质以及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切合学生心理发挥高校政治教学引导作用的措施,从而形成对高校政治教学的全面认识,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心理;政治教学;引领作用;分析
0、引言
近些年来,高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和素养有了显著增强。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专业教学更多是让学生掌握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政治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当前大学生的年龄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是“95”后,这一群体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做事风格。高校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必须要将政治教学同学生的身心实际结合起来。大量的高校政治教学实践表明,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的教学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少数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前,业界针对切合学生心理发挥院校政治教学引导作用的研究比较多,为了对高校政治教学更好结合学生心理进行教学,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1、高校政治教学的主要特点
综合当前高校政治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政治教学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前瞻性与时代性突出、教育群体的单纯性、无可比拟的实践性以及教育目标的明确性。
1.1前瞻性与时代性突出
相较于其他课程的教学,高校政治教学能够更多地触及到政治领域的内容,这些政治领域的内容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将其融入到政治教学中,能够对政治教学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同时,高校政治教学需要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提升学生对时代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认识。
1.2教育群体的单纯性
高校政治教学的目标对象是大学生,高校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要坚持“全面培养,综合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各层面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均突出的人才[2]。高校作为一个与社会紧密结合同时又有一定独立性的场所,能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比较单纯地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治教学同样如此。
1.3无可比拟的实践性
政治教学需要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当中去检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与其他课程学习不同的是,政治教学的实践检验是社会实践检验,并不是通过简单地训练就能够达到的。只有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及政治素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政治教学的作用才能发挥。
1.4教育目标的明确性
高校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实施实现教学目标。高校政治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政治活动等方面,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对一些政治性问题形成自身的正确理解,并理性看待一些国内外发生的政治事件。
2、高校政治教学开展的意义
对于高校政治教学开展的意义,应当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对社会的意义,又要看到对高校的意义,还要看到对学生的意义,只有从各方面全面出发,才能够更加透彻的分析高校政治教学开展的意义。
2.1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高校政治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开展政治教学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既能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文化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首先,能够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动性。通过政治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其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渗透,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通过政治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不良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最后,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政治素养是综合素养的一部分,综合素养缺少政治素养是不完美的。高校教育中强化政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治教学的开展对高校自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育人机制。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学生应当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其实,思想政治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向学生传授一些政治方面的知识或内容,在培养学生政治意识的过程中,同样注入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如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这些都是健全人格必备的要素[4]。(2)减轻学生工作的压力。如果高校教育中缺少政治教学内容,学生工作开展起来将会变得非常棘手。有序开展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更多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平常学生工作开展的压力。(3)有助于推进高校教学的改革。高校政治教学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是紧随社会发展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高校政治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适当的改革,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较大程度地推动了政治教学的改革,从而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3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高校政治教学的开展,除了对学生个人以及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之外,还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这会对其走向工作岗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如果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政治素养等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培养提高,进而对其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高校没有开展政治教学或者政治教学的开展质量不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政治素养等培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消极思想或者错误价值观形成,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导致高校学生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匮乏,进而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5]。另外,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开展政治教学,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3、高校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来高校政治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教学现状有了极大改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方式不够创新、学生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影响了政治教学对学生引导作用的发挥,要想充分发挥出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高校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3.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不可否认的是,高校都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政治教学也都在平稳顺利的开展。总体来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设置非常重视,教师政治教学能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重视程度仍旧远远不够。有的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到位、充裕,但在教师的投入上不够,经常是一名教师同时任课好几个班级,并且政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以大课的形式开展的,缺少小班化教学。另外,重视程度不足还表现在相关政治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本来政治理论教学应当配合政治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政治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几乎很少有高校会为了政治教学组织开展足够数量的政治实践活动,尽管有也局限在一些现地教学等方面。无论如何,高校在面对政治教学时,体现出的重视程度仍旧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教学,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会对教学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学方式选择的科学合理,教学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学方式选择欠妥,教学效率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高校政治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空间。纵观当前高校政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仍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单项式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政治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被动,主观能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学习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其实,在现代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合作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受到课堂时间及课时的影响,使得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利用。
3.3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6]。将这一哲学理论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再适合不过了。高校政治教学,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政治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政治理论知识“情有独钟”,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几乎花费了课堂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而留给实践活动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政治教学课堂上,实践活动的时间非常少,再加上高校在组织政治实践活动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政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
3.4学生的兴趣不够高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更高,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则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当前高校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师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大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很多,一是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学习起来确实比较枯燥,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新鲜,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少数学生自身学习态度方面有某种程度的问题,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不用认真学习也能通过考试要求,不想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
4、切合学生心理发挥高校政治教学引导作用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高校政治教学的特点、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高校政治教学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考虑到高校政治教学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解决高校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政治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教学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
4.1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摆脱”了父母的束缚,学习压力锐减,所以身心都极为放松,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往往很多大学生缺少对业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很多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上网、玩游戏、旅游、参加体育活动等。高校大学生如果长期精力消耗在娱乐生活上,思想上将会逐渐变得萎靡、堕落,对于人生和未来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打算,对大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高校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学生的不良行为,比如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等。积极地同行为不良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与学生的不断沟通,逐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7]。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未来怎样实现”、 “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做好讨论的准备,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消除学生思想上的迷茫状态。
4.2增强时事教育的力度
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当前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外来思想和文化逐渐交融,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了解不够及时,理解不够到位、认识不够深刻。这种情况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8]。所以,高校政治教师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尽量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时事热点政治事件,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全方面的讲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重大事件,并对这些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正确认识我国几十年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
4.3加强学生的形势教育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形势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对社会相关领域的全面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学习的是新闻专业,学生对新闻专业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新闻专业的就业方向方面,至于怎样就业、如何更好地就业认识不够。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情况较好,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动力和压力不够。高校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上述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将一些形势教育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从国家宏观发展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探讨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学生一起研究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让学生能够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和本领恐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动机。
4.4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心理承受能力弱、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学习压力过大等[9],学生心理稳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水平和能力较弱,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高校政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讲解如何克服困扰、如何面对挫折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名人事例,让学生能够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使得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加从容和淡定,能够理性的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中汲取生活的真谛,增强抗挫和耐挫能力。同时可以针对大学生心理弱点开展系列个体心理训练和团体心理训练活动,从大学生心理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多角度、全维度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4.5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
大学生活比较短暂,大学生三四年完成学业之后就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高校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种适应社会环境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离开了社会这个大家庭,人的能力都将无从发挥,以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去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站在集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与孤寡老人聊天,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通过各式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引导和培育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5、结语
政治教学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高校政治教学的主体,要想充分发挥出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尤其是心理实际。考虑到以往高校政治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的情况,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只有将科学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高校政治教学的质量才会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德晨.如何发挥政治思想理论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职业时空,2011,07(1):110-111.
[2]沈华.针对学生身心实际提升高校政治教学引领作用[J].文理导航,2011,12(3):79-79.
[3]陈谊.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12(3):145-146.
[4]严峰.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政治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J].都市家教月刊,2009,24(9X):121-121.
[5]黄晓霞.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主体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2,12(6):153-153.
[6]李野.简析结合学生身心实际提升高校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4(23):60-60.
[7]谭苋.浅谈根据学生身心实际发挥高校政治教学的引导作用[J].科技资讯,2014,12(22):153-153.
[8]姜华.高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实践[J].教师,2014,48(29):46-46.
[9]王永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J].商情,2014,36(44):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