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安全无小事 时刻记心间

安全无小事 时刻记心间

作 者:白爱芳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子小学 233500)

摘   要: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家长、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教师要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细化并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学校;学生;安全;预防

正  文
学校是公共场所,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学校安全工作重在教育、重在预防,防患于未然。但是,近年来,学校事故频频发生,真是“防不胜防”, 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整天如蒙面走钢丝,似负重履薄冰,让人提心吊胆,这不是夸大其词。学校事故发生的范围、种类是极其复杂的。
一、安全事故原因种种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课、活动课、集会、出行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因素。
1.儿童游戏时受伤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现场,儿童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儿童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儿童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上体育课时,尽管老师让孩子们把鞋带系好,衣服穿整齐,并注意安全,但偶尔仍会有个别小朋友在活动中出现摔伤、碰伤等事故。
2.因教学设施原因引起
如单杠、双杠、篮球架等活动设施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学校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如未及时更换已经陈旧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隐患,而教师又未尽注意义务,就很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学校校舍中楼房占大多数,儿童在教室、楼道、走廊内的安全,儿童上下楼梯的安全,也是学校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3.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引发的事故
外出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4.儿童自身原因所致
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在发生的事故中,很多因为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由此可见出儿童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此外,儿童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 “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据有关调查发现,在低龄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5.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
针对形成学校事故的种种原因,我们的学校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教育在先,严加防范,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因意外事故对学生的人身造成的伤害。
二、常鸣安全警钟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不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
作为学校,要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以保障师生的安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地方,为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所关注。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安全教育、守望安全责无旁贷。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把握安全工作的规律,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坚持重在预防、积极预防、科学预防的方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1.营造安全教育舆论氛围
安全问题要时时讲,处处讲,事事都要讲安全。学校利用LED屏幕、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向学生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必要性,向学生介绍交通安全知识、卫生防疫知识、自我防护措施等。
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校会、班队会、红领巾广播台等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预防教育,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
2.落实防护措施
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对校舍、护栏、电路、单杠、双杠、篮球架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检查要认真细致,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要有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后,要及时报告学校分管领导,并派专人维修、整改;不能立即维修、整改的,要设立警示标志,并告知全体师生;重大隐患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请上级帮助解决问题。
在教学楼楼梯转弯处设置警示语,时刻提醒师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上下楼不大声喧哗、不在楼梯上玩耍等。下课期间,各楼层楼梯口要派值班人员看守,责任到人。
教师跟队下楼,不管是周一早晨学生下楼举行升国旗仪式、学生下楼做课间操,还是中午、下午排队放学,各班路队都要有教师跟着学生一起下楼,以防出了事无人救护。教师要把路队护送到指定地点。
制订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学校、班级要举行大型活动,首先要报上级批准备案,同时要现场检查活动场地、设施,拟定可行的安全隐患应急处理预案。活动中,学校要事先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跟踪活动的全过程,一旦发生案例事故,监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护。
3.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要想把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做实,教师是关键,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因为许多安全防范工作是因教师完成,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可见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是何等重要。
安全工作逢会必讲,警钟长鸣。让每位教师时刻牢记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明白安全工作“预防为主,教育在先”,只有把做细了、做实了,才能防患于未然。
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工作责任书的拟定,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经教师讨论,修改、完善。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是要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教育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在活动课上、在课间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不能伤害到他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让别人伤害到自己。比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个头小,很容易被高年级的学生撞倒、碰倒,造成伤害,我们就应教育离大同学远一些,以免大同学无意中碰撞到自己;低年级学生辨别能力差,我们就应教育学生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饮料、食品,不跟陌生人走等,以免上当、被拐。
教育学生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病、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并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求救电话。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4.建立和健全与家长安全互动机制和联系
开学初,首先要学生详细填写个人信息卡,以便了解其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和家庭情况。建立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学生因事、因病不到到校上课,要及时向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请假,说明请假的时间、原因等;教师发现学生未能到校上课,要在第一时间电话询问家长学生未到校的原因。
5.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安全教育知识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拟定题目,分年级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竞赛。
(2)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防火”、 “防骗”等表演,更生动、形象、直观地教育学生发生了火灾该怎么办、怎样让自己不上当受骗等,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这类表演可以以班为单位活动,也可以进行全校性的比赛表演。
(3)地震逃生演练。演练之前要进行拟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教育;特别是演练中的安全问题,要有应急处置预案;一定要在各楼层楼梯口安排安全员进行监控,防止踩踏事故发生。
(4)安全手抄报比赛。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关注的安全问题自由选取题材,搜集资料,设计版块,创作手抄报。学生在自己动手活动中,无形中受到了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设计能力等,一举多得。
(5)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会。学校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到校作交通法规报告会、法律知识讲座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久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需要常抓不懈。学校教师是学生安全的守护者,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