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注重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注重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作 者:潘伟华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 33800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了考试内容上的创新,以及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符合了新课改考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精神。通过仔细研究这些题目,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要认真研读考纲
考纲是导航仪,是方向,要真正去领会考纲的精神!以前我们总认为考纲太宽泛,太空洞,没有多大指导意义。殊不知,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研读过考纲!2017年高考结束之后,我仔细看了考纲,才发现试题考查学生的就是这些能力。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做题中,一定要不折不扣地锻炼这些能力!而且训练这些能力要贯穿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不能脱节!
第二:不要过分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复习资料,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现实中我们往往把几本教科书奉为万能,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全部掌握了,高考没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实在不行还有一本复习资料可以做参考。殊不知,如今高考更注重能力的考查!课本知识固然重要,隐藏在课本知识背后的东西更重要,包括规律性的东西!况且现在的复习资料大多是相互抄袭,自主创新的太少!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当超越课本知识,超越课堂,善于去挖掘隐性知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一时的教学效果!
第三:应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师在每节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否则容易形式化。新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大胆取舍,紧扣重点,重点抓住了,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避免面面俱到,做到“教材为我所用”,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切不可以教教材的内容为目的。
第四:应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法系统,形成科学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分解、整理和归纳学习方法。如:教会学生注重“史论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如何做到史论结合,避免学生在历史阐释中骨肉分离,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第五: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这是高三学生素质提高的首要问题。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要将两者分开,应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复习与训练中,不要单纯追求题目的深、难度,应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储备情况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我们在复习训练中要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并在此前提下去整理教材,去不断提高学科理论水平,争取缩小与命题人员对问题理解上的差距。
第六:注意考试技巧的培养
在熟悉高考题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熟练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对于选择题,解题时一要审准题目要求,即对题目中明确规定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以及题干的设计形式弄清楚,准确无误;二要区别题干中的概念,明确考查的指向。对于材料题,要掌握以下两个步骤:一是先看设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设问本身就对答题有提示作用;二是挂靠教材或所学知识,理解命题的意图,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楚,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高考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完做全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能抓住中低档题就是胜利。但前提是要认真看题认真审题!所以要加强对审题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答案来自于课本,来自于材料本身,切忌用空洞的、抽象的语句来作为答案。
第七:调整复习的方式方法,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第一轮复习还是十分必要的,在内容上除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夯实外,还必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内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轮专题复习在时间上要保障,在内容上应该以“问题立意”的思路为主,挖掘相关隐性知识的联系,确定问题性专题,对知识作归类总结,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或整合以及进入最后的综合复习。同时,做好相应的答题技巧训练。
第八:规范学生答题的习惯
学生在考试中不会答题,是与平时的训练不够或训练不规范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规范的历史术语,此外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①形式规范:行文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 ②表述规范:文字表述要尽量体现学科特点,把紧扣题意的、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写在最前面、最突出的位置。 ③行文规范:根据所付分值确定答案深浅。④先易后难,试卷不能留空白。
总之,上好每一节课都不容易,都需要我们有超于教材几倍的水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深入钻研,提高理论水平。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一定会使历史教学出现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