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 ”—— 夸美纽斯《大教育论》
多年来,中学生作文、周记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不少教师废寝忘食地将学生们的作文、周记圈点评改得通篇殷红,却未收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有突破性提高;有的学生还不断抱怨老师的批改欠当,评语不合理;有的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也的确欠妥,甚至打击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吧;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互评周记、作文的尝试。从学生日常习作和互评评语中可看出,学生对互评周记、作文是相当认真的,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情感真实;而同学之间的互评又是那么的求实、求真,既没有不妥当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贴标签式的概念化语言。
就连平时作文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写出了学生互评周记、作文较中肯的评语,学生互评周记、作文益处甚多:
一、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鉴借别人的长处。
二、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或周记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及时(或当堂)互评作文、周记,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的矛盾或隔阂。
四、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品位很快地上升一级甚至几级,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素质。
有人担心这样放手让学生互评互判会乱成一团,甚至以为这是一种不屑一顾的做法,没有效果的做法,这是一种陈旧的保守的思想观点。
小组互评不是不要教师的参与,相反,教师一方面在小组互评过程中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引导。另外,互评课结束,教师要把周记作文收上来,通览一遍,全面了解周记写作情况和学生互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展评课的客观真实有效。有利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的那种热情、积极性、认真劲会让你打消种种顾虑。
至于有的学生的认识水平、评判能力欠缺一点,教师多指点几次,同学们帮着他评判几次就逐步会了。
操作流程:
“万事开头难”,首先应认真指导学生搞一、二次作文、周记的互评、互判,事先讲清评、判标准:包括书写、标点、语句、题目、开头、过渡、结尾、结构、选材、中心等。
接着确定好主评人:批阅与评价是周记和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从写作过渡到展评课的一座桥梁,对于保证“周记互评作文教学”全流程的顺利实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并使之保持恒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后轮流批阅:以六人小组为例,组长为主评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其他五个同学的周记都认真阅读一遍,并作出相应的批阅与评价。根据程度的高低,教师可以给以不同的指导:例如,要求学生找出被批阅同学作文中的标点和书写方面的问题;看选材剪裁是否恰当;中心是否明确,观点是否正确;写作技法运用是否合理等。每批完一本,要从优点、不足及改进建议两方面各写出一句评语。
小组批阅评价也可在组际间进行。
最后展示提升:可采用小组内互评、组间推荐交流、佳词、优句、美文全班展示等形式。小组所有成员批阅完毕后,组长主持回报汇总每个同学的评价,集体推选出本小组需要展评的优秀作文,再由组长综合评价,并集体形成“评语”,在全班推荐展评作文 ,并展示。
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周记、作文互评教学的探索过程中,积极贯彻激励性原则,消除偏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赏识、悦纳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在写作与批阅过程中付出的劳动给以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写作批阅的兴趣更加浓郁,保证了写作与评价的良性循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并且能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