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作 者:杜永静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学 264300)

设计特色
特色1    通过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和小车下滑实验这两条主线,串连整节课知识点,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特色2    对于教材进行了细节处理, 分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标要求】
“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表格数据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研究变量和函数的起始章节,重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中的“变量”。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在表格信息中发现两个变化的量,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这对今后学习函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课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用表格呈现实验中变量的数据的方法,还要做到依据表格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知中没有给出的量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
在学生现 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的教学及学习任务是鼓励学生用表格整理数据并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同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节课我们采取师友互评评价方式:同桌二人一个学习优异些的是师傅,另外一个是学友,组成师友二人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初步认识过用表格、用关系式、用图像来表示这些变化的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设计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表格数据
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二、新授
(一)温故迎新
【表格1】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啤酒生产的工作时间是1小时,啤酒生产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2小时呢?3小时呢?
(2)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总量随之有怎样的变化?
(3)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发生变化的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中对于表格的认识,为本节知识点的呈现牵线搭桥,体会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一
做一个小车下滑的演示实验:实验过程是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沿斜放的木板从顶部下滑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
首先让我们请上两组师友组完成本次实验:一名同学负责操作实验;一名同学负责读数;一名同学记录;一名同学监督。注意:木板每升高10cm记录一次. 其他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在导学案中完成数据的收集与记录.
【表格2】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表格回答如下问题:
1. 支撑物高为20cm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多少?60cm、90cm呢?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发生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发生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教材中呈现的问题一共有5问,其中第(3)问和第(4)问是难点. 我的设计是分解难度:先是通过第(1)(2)(5)问的问题,引出量(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名称,让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掌握本节课知识点,也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剩下的两个问题,在后面会在对于表格认识的第二个知识点的挖掘中得以呈现. 体现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知识梳理
在小车下滑实验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 h是自变量, t是因变量.
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即小车下滑的路程)
(一般把自变量填在表格的上方,因变量填在表格的下方,并可以直接用符号表示)                                     
(板书知识要点)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常量:数值始终不变  
师生总结得出知识要点,之后师友互查.
【设计意图】由于这四个名称较为抽象,交由学生自己总结名称不合实际,因而须由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而后放给学生进行师友二人互查巩固知识,从而也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
(四) 概念深化
观察小车下滑的实验二:实验过程是在支撑物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测量小车沿斜放的不同长度的木板从顶部下滑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思考:(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分别是什么?
          (2)对比小车下滑的实验一中的常量和变量,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得出结论:常量和变量是对于某一个变化过程而言的,常量和变量并不是绝对的,同一个量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可能是常量,也可能是变量.
【设计意图】
通过小车下滑实验二的演示促成了本节知识点的一个升华,
实验二的作用有三:
(1)对于量的深入认识.
(2)前后两次的对比实验发现常量与变量并不是绝对的,要让学生学会从相对的角度看待问题.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五)学以致用
1.你能找到表格1中的变量与常量吗?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填空:
(1)当正方形的边长发生变化时,它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S平方厘米,边长是a厘米,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体温是           ,时间是           .
3.请你举出生活中包含变量的例子,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师友交流.
【设计意图】检测学习目标(1)(2)的达成情况.
通过啤酒生产中对于表格一的重新认识,体会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前后呼应的同时也达成了学习目标1、2的学习任务. 后面的设计(举例子)是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请你对于威海市近几年汽车数量及尾气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汇总表格、分析数据变化、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时下最热门的尾气排放的污染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环保教育.
【教学反思】
1.这节课从现实生活入手,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且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关于小车下滑时间的活动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的困难,曾考虑到更换其它容易操作的实验,例如弹簧秤的伸长与挂重的关系等,也存在很多弊端, 因此实验设计的是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完成,但不能满足全体学生亲自操作.
3.对于表格数据的预测是本节课教学难点,该问题虽在本节课得以解决,但仍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巩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