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 者:韩 勇 (安徽省颍上县江口镇汤圩小学 2362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多种方法。这也为小学生提高其他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取得成效,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关键词:教学理念;合作;引导为主;投入;多样化

引言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最深入人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上的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提高学生其他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名言也非常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根据我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对阅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从而,就能提高阅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主动参加进来。平时我发现,有的同学也读书,但是随便一翻,囫囵吞枣。看完后一无所获,自主阅读的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没有培养好,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 得到快乐
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首先,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在班上做个调查,看看学生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阅读量是多少,有什么阅读习惯,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阅读教学策略。学生因为智力不同,因此在接受新知识方面使得他们在阅读上也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和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让他们在训练中使得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在阅读中巧设疑问
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效果更明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心理。如学习《窗前的气球》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你收到过气球吗?收到的气球是平常我们买的气球吗?今天我们看看文章的主人公怎么收到的红气球?她在医院被隔离怎么收到的红气球呢?这样能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由此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望特别强烈,只要是碰到新鲜事物就一定要彻底了解,追根到底。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就应该精心的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不但是文章的关键,还要让学生们觉得有意思,这样,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究,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课内外结合,使阅读更加多样化
  我们平时只在课内开展阅读教学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只有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对它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果我们给提出的阅读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那么就会打消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阅读的信心,反之,就会使得学生们感到骄傲,不能踏实地去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对学生划分出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应该不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们增强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水平。
1.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阅读资料,或是教师提前为学生们准备好,然后对学生们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课内检查与反馈要及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的对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价与检测,并表扬那些准备充分的学生。
  3.利用课后作业拓展。为了使学生能提高阅读量,我们必须在课下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让他们和课外的时间结合起来,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获得阅读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们开展多方面的阅读方式,如电子小说阅读、视频阅读、图画阅读等。这样的阅读方式新颖,给他们的感官带来刺激,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巨大的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给您更多的受益 。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阅读更精彩
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会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产生丰富的联想,我们平时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靠学生们自己去想像,去体会。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喜怒哀乐,这种情感上的获得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在写作中描写实物会更加真切,细致。这是任何文字的记忆,摘抄所不能代替的。  
五、为学生纠正阅读错误,指明阅读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展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便是阅读最大的快乐。
  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与作者不同,难免有我们的理解与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要站在当时的环境里,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三打白骨精》一文,学生对白骨精的看法出现争议。有的说:白骨精阴险狡诈,贪婪、诡计多端。有的说:白骨精一计不成,又使一计,连使三计。白骨精挺聪明的。对于这种错误性的解读,老师首先要宽容,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但对错误的解读不能听之任之,要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白骨精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她三变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白骨精三变是以害人为目的,她的做法不是聪明,而是令人唾弃的。从而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离不开阅读,它是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载体。我多年的教学的实践证,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越强,阅读积极性越高,其语文素养提高得越快,语文知识的理解力越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越高。因此,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志平.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商品与质量,2016,(21):321.
[2]孙亚明.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浅谈[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