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秘书如何处理好与领导人的关系

浅谈秘书如何处理好与领导人的关系

作 者:梁冬青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普查队 221000)

摘   要: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在有效的服务,而做好有效的服务,决定因素是:才干、品德、性格、敏锐的观察力。才干、品德合为秘书的总体素养,是搞好同领导人关系的基础。但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切了解领导的前提。本文以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一谈秘书如何处理与领导人关系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秘书;领导人;关系;处理;思考

研究秘书如何处理好同领导人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秘书与领导人是什么关系。我以为,从体制上、职务上说,两者的关系只有一种: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在职能上,秘书要为领导人服务,即做领导人工作上的助手和参谋,具体任务就是办文、办会和办其他的事;在组织上,秘书与领导人是上下级关系,领导人领导秘书,秘书执行领导人的指令。同领导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以秘书来说至关重要。
一、对领导应有深切的了解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领导看作一个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概念的化身。只有了解他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个性、兴趣、工作方式、生活习惯、交际圈等,才能与其配合工作,以减少因彼此间不了解而产生的困扰这样,就可以把服务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就容易配合协调,节拍一致。因为面对性情暴躁或态度温和的领导,与面对做事有条不紊或毫无章法的领导,秘书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处理工作的方式不同,也影响秘书的工作。有的领导要亲自把一封信的稿子全部拟出来后才交秘书打字,此时秘书的主要工作只是打字。但有些领导只列出信件的大纲,这时秘书就要按其指示写好整封信。一般来说,若领导个性开朗且易于信任他人,那么,他的秘书必然担负着较繁重的责任;若领导个性拘谨,事必躬亲,那么,他的秘书所做的则大多是一些例行性的事务。秘书不妨设法同领导人的这样那样的兴趣一致起来,不会也要学会,以便有共同语言,从生活上能打成一片,工作上便于服务。假如秘书对领导人的专长和爱好,既不了解又不感兴趣,而且处处躲闪回避、不闻不问,至少会导致相互淡漠如水,除公事公办之外,就互无往来了。
二、才干素养是处理好与领导关系的关键因素
我们先从业务能力,即通常说的才干同服务的关系谈起。什么是秘书的职业才干?它首先应包括秘书的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政治水平指的是马克思列定主义理论修养,认识问题的能力,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文化水平指的是基础知识、文字能力等等。这些是秘书才干的土壤和肥料,也是才干的构成部分。一个秘书,如果不懂一些马列主义基础知识,不充分了解党的现行方针、政策,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就给秘书人员提出了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学识、文化功底,是秘书的必需条件。学习,才能掌握学识。很多人知道,曾长期担任过秘书的田家英同志,就是靠勤奋学习和勇于实践,才从一个普通小店员成就一位有名的学者的。邓小平也曾经当过秘书,经过努力,成为一代伟人。古代也有一些苦学而既有才干又有品德的秘书。唐代当过记室、学士、秘书监的虞世南,苦学读书,精思不懈,至累旬不栉,后来从政则文词、学识和德行都有很高素养。唐太宗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缺,无一日忘之",今其亡去,再难找到这样的人了。当秘书要懂事,要审时度势、通情达理,才能把工作做得恰如其分,才能搞好同领导人的关系。有一个故事,说是在北宋仁宗状历年间,欧阳修(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欲推荐一位叫石介的人当谏官。也是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反对说,石介此人性格怪异,不晓事理,如果让他当了谏官,必然以难以办到的事强要上边采纳;如不按他的意见办,他就会怒而撩起衣襟,踹断门槛而去。古代人并不比我们高明,帝王政权与我们人民政权更是天壤之别。讲点古人的例子只是为了更好地讲清秘书必须有常识、有才干的道理。
才干是做秘书的基本功,若是你不能胜任秘书职务,不能完成任务,比如说:办事,丢三拉四、拖拖拉拉;传话,天南海北、走弦跑调;写材料,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出主意,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等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一次两次也许没多大关系,三次、四次还是这样,总会导致领导人的不满意,哪里还会处好关系!秘书的才干,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办事型,要求精明强干、思路敏捷,办事利落。大部分秘书人员应是这种类型。二是秀才型,是主事写文章的,他的办事能力不一定很强,但写文章很擅长,同样要求思路清楚,头脑灵活,有学有识。有的秘书,兼有办事、写作两种才能,那更受欢迎。三是技术型比如打字、印刷,办公设备(传真机、计算机、电话机、复印、打印机等)使用和维修、机要译电等。三种类型的人员,都要把自己的本事掌握好,达到熟练程度,才能胜任愉快,才能与领导的需要相适应,也才能把关系搞好。现在,研究、讨论秘书工作的各种文章、讲义、讲话,反反复复讲得最多的是秘书的参谋职能。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可。但是,秘书人员的基础职能是办事,参谋多半也是在办事中体现的。因此,决不可忽视秘书的办事职能。而秘书的办事才干有许多方面,即使是如领会能力、语言能力和了解领导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上的本事,也同搞好与领导的关系有直接影响。秘书与领导人共事,经常接受任务,汇报工作。领导人说话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或简或详、或快或慢、或直或曲,千差万别。有时,他说了,就认为秘书懂了。而事实上,秘书听到的与领导人头脑中想的总是有一定差距。这当中就全靠秘书领会了。把领导人的意图领会了,把握准确了,才能很好地执行。如果秘书一知半解,懵着去干,不是不周全,就是把事情弄拧了,后果可想而知。自己也会疙疙瘩瘩,不愉快。不是所有的秘书都能熟练地写文章,但所有的秘书必须有语言表达能力。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不管是对上对下,都不能说话过快、过慢、罗嗦、冗长,词不达意,更不可有不文明的口头语,使人费解,引出歧义,导致双方都不愉快。精明的秘书,说话应当简练明白,富于感染力,而且又忠于事实。
三、处理好与领导关系更重要的因素是品德素养
秘书人员的职业品德,最主要的一条是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秘书人员是绝对不能偏离党的政治轨道的。
其次,秘书人员还有职业性的高尚品德。比如说,热爱事业、安心工作、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比如说,按领导意图办事和谦虚待人的精神。还有严守本份、严守纪律、严守机密,等等。为处理好同领导人的关系,以下各点是应当经常注意的:
诚实而不做假弄权。做秘书,根本的一条就是踏踏实实、尽心尽责地工作。邓颖超同志曾经为《秘书工作》杂志写过一篇文章,说秘书的高尚可贵之处,恰恰在他的献身精神、埋头苦干精神、热爱事业的精神、不计较报酬待遇的精神。秘书,总得要一心一意对待工作。我们说诚,是指对待我们服务的领导人而言。设想秘书对领导人有所虚假,那还有什么好关系可言!有个别秘书传假旨,冒用领导人名字批***、签字等,就是做假弄权的行为,已构成违反纪律,弄大了还是犯法的。
当参谋而不是自以为是。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当秘书,按领导意图办事与当参谋有时会产生矛盾,若是领导人的意见是错的,他又不采纳我的参谋意见,怎么办?这里有三点要注意:一不要指望领导人采纳秘书人员的一切建议;二不要以为自己的意见就是对的;三要明确认识,领导人是决策者,秘书无权强要领导人采纳自己的意见。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组织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下级必须执行”(《邓小平文选》第291页)。
不以正确者自居。领导人的指令、意见在“出台”前,秘书如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当提出补正意见供参考。这是正当的。有的文章提出:对领导“不能无原则地服从”,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庸人”。这种提法,在一般意义上不能说有什么不可。小平同志也说过“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我们一方面讨论如何处理好同领导人的关系,以便做好服务工作;一方面又把领导人置于有错误的境地而端起架势与其作斗争,这恐怕是不协调的。我们这个职业,还是要讲究为领导人服务,为领导人的工作做好服务工作。秘书同领导人应该是个亲密、融洽、和谐而充满友谊和支持的工作关系。
顾全大局而不介入矛盾。笔者曾看到一篇讨论文章,其中有一种观点引起了争论。就是:当几位领导人有了意见分歧、有了个人矛盾时,秘书怎么办?一种意见是宁可当“和事佬”,另一种意见不同意当“和事佬”,而应……不必讳言,在领导人之间,特别是在中下级领导人之间,有时是会有分歧、有矛盾的。而在中、下级机关,常常是一个秘书同时为几位领导人服务。所谓"神仙打仗,凡人发慌",秘书夹在当中是会很为难的。但是,这里有一条原则:秘书不能也不允许介入领导人私人间或工作中的分歧和矛盾。秘书介入这种纠纷,支持一方、反对一方,不但于事无益,而且会把事情搞得更复杂。秘书人员不能在领导之间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如回避不了,最多只能表示:领导之间的事,秘书人员不便说什么,希望以党的利益为重,相互谅解、搞好团结。这算不算“和事佬”倒不要紧,重要的是,秘书就是秘书,秘书的原则是不能介入领导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如果领导间在工作上有分歧,临到秘书非执行不行时,就只能按组织原则,执行主要决策人的意见。
公正而不搬弄是非。秘书在领导人身边工作,随时随地需要向领导人汇报情况,提供对事物的看法。这种工作条件要求秘书公正、客观、超脱。涉及人事,绝不可借工作之便挟私向领导人说这个人那个人的坏话。其实,如果是挟私、有偏见,说别人的“好”话,也是不应当的。这是一条美德,也应是一条纪律。
谦虚而不傲上凌下。秘书同志都是经过挑选而派任的。一般都是老老实实工作,很守本份,对上尊重,对下谦虚。也有个别同志自以为地位重要,对下口大气粗、盛气凌人,使人反感。有的同志傲上,性格急躁,自以为正确,有时会同领导人顶撞、争吵起来。好的性格也是处好关系的因素。但性格、脾气,多半也能纳入品德修养的范围。如果秘书人员自恃有才干,而不注意职业品德修养,也是搞不好关系的。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读过三国时祢衡的例子。此人很有才能,很会写文章,但是性格怪僻、傲慢无羁。他见曹操,嫌礼遇不厚就把曹大骂一顿;转到刘表那里,又多次冒犯刘表;再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当秘书,黄重用他,很佩服他的文采,但终究在下棋时又把黄祖骂了,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受批评而不急不怨。有的秘书同志风趣地说:我们做工作挨批评是常事;如果有一段时间不挨批评就是事实上的表扬。工作做得不好,挨批评是应该的。有时,领导人的要求、批评也有弄错情况的。这时,最好不要急于争辩、急于解释,而是暂时冷静一下,等气氛稍微缓和一下再用适当方式说清楚。有时,情况不说自明。这样,对处好以后的关系,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因素。
其他,如办事要忠于领导意图不要按个人喜好随意增减,画蛇添足,把事情办走了样;也不要在执行一位领导人的指令时而去问另一领导人的意见,节外生枝把事情搞复杂。这些都是特别忌讳的。
四、领导人的关怀也是处理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从基层到更高一级都有秘书人员。他们是个不小的队伍。不管在哪一级机关,不管给谁当秘书,他们的工作性质和面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领导同志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就更有利于调动积极性,鼓励他们好好工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各自有各自的要求会更好些。邓颖超同志的文章就提出,领导同志要主动关心秘书同志,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