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医学教育的改进,医学教育部门逐渐开始实行学分制教育模式,不仅能适应市场发展,满足深化医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对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推行学分制教育模式,医学教育管理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创新思维模式,多方面多维度地进行新模式的探索,包括优化培养方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管理制度等途径。
关键词:学分制;医学教育管理;探索
前言
学分制是一种当下常见的教育模式,它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作为辅助,通过对学生绩点和学分的积累、计算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效果,在国内的各大医学院已经推行开来,逐渐探索学分制模式下的医学教育管理的路径方法。医学教育管理者认为其具有很多优势,如: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而且增强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医学的积极性和对医学事业投身的主动性。本文将结合医学院实例,以及之前的学分制模式研究就如何在医学教育管理中开展学分制进行论述,为之后的实施提供借鉴。
一、加强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作为医学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学分制模式下实行的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统筹兼顾,整体优化,全面增强医学事业优秀人才的能力,也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下效果达成的程度,同时为学分制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故此,管理者及实施者应多方面考虑,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课下,以及校内、校外的全部及教育学习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实现专业医学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分别按照其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来设定学分,让学生按个人的计划自主选择。
比如,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术,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即组织学生学习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自行设计医学实验和完成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文献能力的培养,这就可以通过组织撰写文献综述、书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来逐渐完成;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精心地设计,从而增加课程的综合性。
二、及时转变传统模式的教育观念
当下社会条件中,不仅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生,学校尽可能地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医学生这一专业,固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专业对口,但是我们也需要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其所具备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获取各方面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学分制教育学习模式的宣传,使社会及学校中各级领导、医学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等进一步转变其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教育学习模式,对学分制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共同努力实现学分制的优势。
当下,学分制在各大医学院的推行仍属于起步阶段,过去可借鉴的学分制开展经验不多,再加上学生普遍对学分的概念不甚了解,也不清楚学校关于学分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选课条件等。所以各大医学院就为此展开有效辅助,比如有的学校还为学生开设指导课和导师课,来解决学生有关学分制学习进程中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三、改革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及课程管理制度
管理者还需要对学校展开的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革,以四大课程模块为主体,其中包括学生所必须掌握、具备的通识教育和文化核心的公共课和思想政治课,还有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的基础课及专业课。管理者也必须明白,对学生进行的指导教学计划,要以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也就是在确定了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再酌情增设人文科学和社会医学等领域的课程科目。医学教育的管理者要逐步实现减少必修课程的数量,增加学生可按学习、兴趣倾向进行选修的课程比例,还要加大对新课程的开发,以及新课程是否可以进入到课堂的可行性,也要对现有课程进行及时的更新,在课程中加入实验、实践动手学习的元素,从而来提高每一位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素养、科研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素养。
据了解,有些学校就合理安排设计了各模块结构和比例所需要的总的学分,压缩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同时,还增加了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学生主体地位
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理念体现在它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尊重,承认人的能力素质的差异,因材施教。而其实施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便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能力,如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课堂和专业知识。我们当今的医学生也更是如此,教育目的便是要实现学生的科研能力、思辨能力,也包括临床治疗时的专业能力。这就决定了学分制模式下,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切实情况,坚决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中还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正因为学分制充分践行了学生为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故此它的弹性特点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规定下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展兴趣和爱好,实现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很多学生都表示,在新型的学分制模式下,学校的选课规则和课程选择也都更为人性化,让他们拥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结束语
很多医学院的学分制度在工作中逐渐完善,各项措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革,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分制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与学、管理与后勤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各方面要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训,杨玉萍,奚春睿,周葆莉,杨玥娜,彭银,陈有华,章宗籍. 构建与医学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及实践[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02):19-21. [2017-08-04].
[2]马纪伟,闫冬良.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05):45-46. [2017-08-04].
[3]苏晓林. 学分制管理下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4):18+25.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