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教学对健康研究的基础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对健康研究的基础作用

作 者:杨秀兰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 402368)

摘   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技术、健康等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迅速发展,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在生物课程中将生物学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成为可能,且在人们日益注重自身健康和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通过生物科学进行健康教育,合理的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课堂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健康;基础作用

1、为何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健康研究
新课改对健康和体育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这就证明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也为了最大可能的进行健康教育,应该利用高中所有学科的课程优势,对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健康教育实现多途径、多渠道、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的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生物科学是与人类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健康相关的内容,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健康知识,因此,将健康教育渗透于生物教学中势在必行。
当前的生物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课程新目标。足以证明高中生物教学十分有利于健康知识的传播,能够更加灵活的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通过生物教学,在生物知识中贯穿健康教育知识,让高中学生更为了解人体的发育和健康相关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融入健康相关的知识点,保证学生的学习和身体都可以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2、高中生物教学在心理健康的研究意义
2.1 品味科学家故事,学会面对挫折
  心理学者认为,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完全成熟,加上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面对生活困难和挫折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极易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能力不足,方遇到困难和挑战是容易退缩甚至心理崩溃。为此,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一些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以科学家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反复做了三千多次实验,不断吸取失败教训,终于成功培育出世界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再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八年辛勤耕耘不辍,经过大量的杂交试验,才最终发现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引入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科学家曲折的科学研究之路,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领悟到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观。
  2.2 立足学科知识,科学认识性健康
  高中生逐步走向“性成熟”,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历程。学生面对自己身心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会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准备,对“性”产生诸多困惑、羞愧、焦虑甚至厌恶等心理。教师在生物课教学中,就要结合生物遗传与进化等模块教学,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性”。
  例如,在教学《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我们通过学习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等,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3、高中生物在营养健康的研究意义
目前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理解水平处于相对较低,且高中生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途径单一,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生物教学通过血糖调节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疾病的介绍,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偏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醉酒;不要迷信补品等等。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因此,在生物教学的同时,教师一定不要忘了给学生传达健康饮食的观念,让学生懂得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原则。
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营养健康知识的渗透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吃早餐的习惯;变得更为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视了体育运动,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重视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改善了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健康观念,渐渐养成有益于个人、家庭、民族及社会的健康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营养健康新观念的渗透,当学生面临一些健康问题时,能够做出基础的判断,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4、总结
一名称职的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单单要在学科专业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健康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广泛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登梅.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8,(08).
[2] 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
[3] 殷炳江.健康的含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4] 翟凤英,张兵,霍军生.中国营养工作回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3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