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 者:童兴红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潜山路学校 230037)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为写作积累素材,更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小学作为教育初级阶段,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总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途径

1、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但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还要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学会自主阅读。因为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是一门了解广阔无垠的课程。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这不但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还是教师、课程、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为此,本文从教师、课程、学校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2、现状分析
2.1教师方面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按照课本教学,时刻以书本为主,当遇到与考试无关的课文时直接跳过或简单概括,所以导致学生只是关注考试的内容,而忽略了阅读其他课外书籍,不能使学生的视野变广阔。更有些教师阅读的书籍不多,以至于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更可怕的是,一些教师只是过分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此来区分学生的等级,加以区别对待。这使得不少学生把精力放在了学习考试中,而无法顾及课外阅读。
2.2课程方面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由于现在的教学只注重考试教育,所以,不少课程安排都是课堂小测或每日一练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或者通过测试来增加学生的题感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使得学生无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更无从去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以丰富知识和培养自我修养。
2.3学校方面的现状
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是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和进度,包括学生阅读的培养以及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但现今的不少学校,尤其是乡镇小学,为了取得更高的升学率,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图书种类少、数量少。
3、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学模式应当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不断转换主导作用。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
3.1巧妙设问,营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先是从识字开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连字成句,连句成段,最后才可以在朗读文本的时候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若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利用巧妙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例如,在小学课本《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学习到中间部分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2)他是如何获得这项本领的呢?(3)他是如何切苹果的呢?跟我们平时切苹果的方法一样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竞争回答,在课堂快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刀与苹果,实践操作,切出不同形状的苹果,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紧接着让学生思考按照文章中所提供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切出一样形状的苹果。如此一来,通过动手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实用性和乐趣。
3.2事先预习,自学存疑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预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获取课堂信息的重要步骤。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第一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就是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带着疑问认真听讲。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严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眼、口、手、脑相结合,同时做好读书笔记。例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找出课文当中的生字,并标注拼音,利用新旧结合,让学生温故而自新。如形声、笔画、加换偏旁的方法巩固学生的记忆力。对于文中生词的意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解答,课后应当让学生用生词进行造句,从而加深记忆。对于重点问题,课堂当中可以进行学生之间讨论,或者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解决。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蚂蚁”“蝈蝈”各自拼音,教师应当做出示范和领读。
3.3方法引导,让孩子学会阅读
方法是实现某一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阅读需要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小学生而言,盲目扩大阅读量只会增加其阅读负担,而引导其掌握阅读方法,则会让其在阅读中事半功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常见的阅读方法有:一、略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特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阅读拓展,例如在《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神秘的恐龙》一书,并引导学生通过粗略的阅读获得辅助文章理解的重点内容;二、精读。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教师应该从“字斟句酌”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细致的阅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生字、生词,更要让学生深刻体会行文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感;三、默读,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的阅读,默读既是学生迅速获得文本信息、消化知识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耐心的途径;四、摘录。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要想巩固阅读知识,就应该做好摘录,将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并在反复咀嚼中内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五、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同于抄录,它更侧重于读者对文本的自主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以及时抒发阅读情感,深化阅读体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起来,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增长学生的长识,学生在阅读中既有更多的乐趣,又有很多的朋友。此外,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语文阅读健康地发展并得到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亚青.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辛纬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