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聋哑语文教学中对演示的综合探讨

聋哑语文教学中对演示的综合探讨

作 者:高秀华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 642450)


摘   要:在语文课文中运用演示教学,是把事情的动态直接展现在聋哑学生眼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眼前见到的情景表述出来,从而对聋哑学生的学习缺陷进行一定的补偿。
关键词:聋哑;语文;演示;兴趣

聋哑儿童由于听力缺陷,他们主要凭视觉感知事物,学习知识。虽然他们观察事物的灵敏性及速度超过健全儿童,但由于他们的控制力比正常儿童发展得缓慢,不能完全有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片面、肤浅。他们失去听觉,无法感知各种印象;他们口语障碍,无法深刻认识事物。他们往往只看事物的外露现象,无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喜欢看自己感兴趣和新奇的东西,而丢掉主要内容。他们不会有顺序、有选择的观察事物,更不会观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语文课文中运用演示教学,是把事情的动态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加强对此语、句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眼前见到的情景表述出来,从而对聋哑学生的学习缺陷进行一定的补偿。
演示教学的内涵,一方面是教师运用演示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运用演示进行学,也就是述。先谈教的演示。在语文课文中,不论是词语还是句子,只要能运用演示进行表述的都尽量要进行演示。教师在对词语和句子进行演示时,学生觉得很新奇,他们会全神贯注的进行观察,看看教师要做些什么。如在教"小明从门外冲了进来"。这个句子中词语"冲"的含义时,教师把门打开从教室外走了进来,然后在黑板上写出"高老师从教室外走了进来"。教师又走到教室外,用力推开门,用极快的脚步冲进教室,在黑板上写出"高老师从教室外冲了进来"。这是告诉学生"冲"比"走"更快、更有力量、更有紧迫感,使学生从直观上明白了"冲"的含义。又比如四年级语文课《看猩猩》一文中,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全班学生一个紧挨一个站成两排,请一个学生站在他们身后往里挤,体会"挤"的动作。通过这个演示,学习"可是看表演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我怎么也挤不进去",然后让这个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缝隙往黑板上看,然后问这个学生看到了吗?再指着每两个同学之间的空隙告诉学生,这就是"缝隙",理解"缝隙"的含义是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因为缝隙之间比较窄,要想从缝隙之间看清东西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透过缝隙往里看,看不到"让学生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结果"还是不行",理解"不行"就是"看不到"的意思。最后,教师扮成叔叔,这位学生作着着急状对"叔叔"说:"叔叔,请您挪过去一点好不好?"体会"挪"的幅度不能太大。"叔叔"回头看了看这位学生,说"行,我和你调换一下位置吧。"理解"行"是"可以"的意思,"位置"是所在的地方。学生高兴得说了谢谢,站在前面去了。这一系列动作演示完后,请大家轮流站到人群后面表演课文中的"我"。通过这种互动演示,把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理解了句子的内容,而且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起单纯的用语言进行讲述更生动、更直观,教师叫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来谈谈写作的演示。让学生通过看演示进行叙述,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语言水平,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场面,作为叙述的内容。因为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叙述内容,学而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是考虑其是否有叙述的语言基础。如果需用的叙述语言学生过去没有学过,那么内容再好,对聋生来讲是无法叙述出来的,叙述内容开始时看几个连贯动作叙述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如让学生看"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演示说、写一句话,让学生看"老师左手抱着一叠作业本、右手拿着与文书走进教室,把作业本和书放在讲桌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演示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又比如四年级七册第四课课后练习6,让同学们仿照课文《让座》,看图先说后写一段通顺的话。做这个练习时,请全班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表演。一个扮演老奶奶,其余的扮成乘客。再把教室的凳子仿照公共汽车的座位摆成几排。"少先队员"和部分"乘客"坐在座位上,其余"乘客"站在车厢内。汽车到站了,上来了一位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提着包包的"老奶奶","少先队员"站起来说:"老奶奶请坐"。"老奶奶"看了看"少先队员"说:"小朋友,你坐。"车开动了,"老奶奶"的身子随着汽车晃动着。"少先队员"再一次站起来说:"奶奶,你年龄大了,应该您坐。"说着,少先队员把"老奶奶"拉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朋友。"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动作的合理性,以及"老奶奶"和"少先队员"的对话内容。表演完后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口述,最后再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在演示教学是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观察和语言的关系,二是说和写的关系。再看演示时必须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力,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不仅要注意动作,还要注意人物的对话。直到他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增强其观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把一个个过程观察清楚,再把一个个过程联系起来。提醒学生一边看演示一边想怎么说。看完演示后,先让学生回想一下,给他们思考怎么说的时间,再请学生口述。教学中学生口述的面尽量大一点,从学生的直接反馈中了解学生已具有的能力。口述时,先按次序分别看一个一个的动作演示,再分别说一句句话,再完整地看一边演示,把一句句话连起来,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在口述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连贯时,教师可以用再演示的办法加以提示,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始终与观察到的演示联系起来。这样把形象思维与语言思维结合在一起,发展和提高耳聋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好几位学生都能口述后,让学生写成书面文字,并检查写得是否正确、通顺。
在演示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学生会看演示说些"高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句子后,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看老师"拿起钢笔在本子上写字"、"拿起蜡笔在纸上画画"的演示写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也就能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了。
事实证明,运用演示进行教和学,教师的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印象深。
现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之重视看图叙述,而忽略看演示叙述的倾向,或者以手势代替演示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耳聋学生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耳聋学生的叙述水平,必须经常采用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相结合的办法。演示教学会增添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但为了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进而表达他们的思想,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此多下工夫,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