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改革评价策略 促进全面发展

改革评价策略 促进全面发展

作 者:刘 静 (新乡市卫滨区姜庄街小学,河南 453000)

摘   要:依据新课标中关于"评价要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我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尝试了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具体实施方法有:关注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过程性评价中,以学生的具体发展为目标,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评价方式上尝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多元分层等一系列多元评价方式,拒绝"唯一标准";同时以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将课内评价延续到课外,给学生更广的发现空间。
关键词:评价;多元;激励;发展

一、及时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把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融于一身的教学智慧。课堂即时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评价,不仅对被评价的学生是一种教育,而且对全班学生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尝受到成功的快乐,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也能在教师的否定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关注过程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只关注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过程性的学习上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在过程评价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自己的某些特长、才能、潜质得到认定。所以说,从某种意义来讲,过程评价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具有公平意义的评价。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上,为提高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兴趣,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我与学生一起探索了一套关于评测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机制,比如在朗读,回答,说话等活动中,根据学生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奖励一朵小花,用花的颜色表示活动的质量,如积极发言的给红花,发言精彩的给黄花,认真听讲的给蓝花等等。然后这些不同颜色的小花分单元贴在学生课本上,这样学生可以比价客观的了解到自己每个单元的课堂表现,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开展互相学习,互相赶超。这样,在每个学期即将结束时,我们还会根据学生本学期获得的花数评选出各种奖项,如朗读能手,说话新秀等。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进步的动力,而且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可以说是课堂行为管理的一把金钥匙。
三、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一)评价的主体多元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唯一的"裁判员"。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种评价显然是违背新课标中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评价中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现象,逐步实现有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教育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互动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学生自评。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可以谈谈自己进行情境表演时的感受,也可以谈谈对所演人物的理解等等。这样通过自评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主体地位突出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
(二)关注个体差异,分层多元评价
所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来自各类家庭、拥有丰富个性的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在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形也将是多元的。那么对于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以鼓励学生实现对自己的超越:
(1)在赞誉中鞭策优秀生,防止他们出现骄傲自满
教师可以在评价语中流露出承认优等生高人一等的意思,但是要在评价语中渗透激励:"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把言语说得更精炼一些,让人一听就明白吗?"等等;
(2)在肯定中鼓励中等生,对他们倾注期待之情
中等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有一时间回答不上来或部分正确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请你再仔细考虑一下,相信你会想出好的答案来!";"对!你说得很好!相信你自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3)在宽容中激励后进生,饱含真情给予评价
多元性课堂除了评价方式多元,也提倡评价标准的多元,拒绝"唯一答案", 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提倡 "丰富多彩"。就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学生的感悟可以是珍惜友情,也可以是诚信,还可以是环保,多元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启迪人生,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宗旨。
四、课内课外结合,实现评价延续
把课内的评价延伸到课外,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激励。最好的办法 是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让它记录下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和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学生在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在充分读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后,画了一幅示意图,画面上八九寸深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的,出口的地方掩着一丛草,门口微斜,平坦。画得如此正确、美观,可见课文读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到位。下课我就让学生把这幅图放入成长袋中。还有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有的朗读进步了,有的发言进步了,我都及时给一张小卡片,写上表扬的话装入成长袋,定期向全班展示、向家长展示。这一做法很好地实现了评价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化了语文学习,给了语文学习更广阔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注重课内外评价结合,就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朱素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