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必经阶段,从中获得情感、社会能力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角色游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认知、良好社会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有表征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它的结构有角色扮演,有队物的假想,有对情节、动作的想象等。
关键词:角色游戏 特点 结构 作用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在模仿想像中,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游戏是孩子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的自由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
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游戏,它是伴随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也是3~5岁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发展的必经阶段,从中获得情感、社会能力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角色游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认知、良好社会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游戏。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1.表征的特点
(1)角色游戏是在想象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角色游戏既有假想性,又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的一种游戏。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2)会出现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物,人和物无定制表征的特点
2.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3 .社会性特点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社会生活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新颖、越充实
角色游戏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由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2) 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的部分概括与再现。
(3) 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
(4) 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4.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
首先,情绪、情感的作用。对成人的爱、尊敬、羡慕、恐惧、害怕的各种原因促使孩子去模仿成人,扮演角色。其次,幼儿性别差异的影响。3岁左右,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开始根据性别选择角色。常认为因为我是男的,所以我当爸爸。再次,幼儿对角色熟悉程度的影响。如"小记者采访,电视台报道"等,"房地产公司经理如何售房",不熟悉则反映不出来。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一)角色扮演
1.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又三类: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性角色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模仿范例( 模仿对象)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如,司机--方向盘的转动;交警--手臂的挥动;医生--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骑马--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是指当幼儿扮演某个角色时,必须以另一个角色的存在为条件。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第三类,想象性角色。
想象性角色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或形象。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二)对物的假想
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
(三)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
幼儿是用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使用语言和动作来假想各种游戏情景,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四)内部规则
儿童的游戏虽然是假装的、虚构的,但是孩子们在其中却有一种真实的体验,他们追求逼真的表演,要求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原则,即遵守蕴含在角色关系中的内在规则,自己在游戏中的假装活动需要符合角色身份的要求。
三、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幼儿消除"自我中心",学会理解他人
3.有益于幼儿规范的建立,良好品质的形成
4.有益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 角色游戏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康诺利等研究人员(1979)的结论是,角色扮演会促进儿童社会性语言的发展和既灵活又富于表达的语调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儿童理解语言规则及所扮演角色的对话方式。幼儿在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分配角色、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等,以及在游戏过程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对话。游戏结束后,幼儿间还往往就各人的行动进行一番评论。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 角色游戏与幼儿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在不断变换,儿童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首先,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将角色的表象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再现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角色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有助于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儿角色游戏及其指导 徐丽玲《基础教育研究》2004(7)
[2]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俞晓燕《成才之路》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