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 者: 陈昱霖 (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 264000)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如果你不热爱生活,生活就不会对你张开笑脸。
《论语·卫灵公》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根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阿Q正传》中描写,阿Q在街头被一帮人欺负,遭受辱骂和嘲笑,他们甚至逼迫阿Q骂自己。那帮人扬长而去之后,阿Q躲在角落里哭得很伤心。可当他抬起头看到一个小尼姑经过时,竟然前去调戏。阿Q看到尼姑被自己欺负得手足无措的样子,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阿Q受了欺负,不去面对强者,却把怨气撒在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令人可怜更可憎。一个人遭受不幸固然值得同情,但如果为泄私愤,却把痛苦转嫁到无辜群众身上,那他就十分可耻。媒体常有报道:一些人命运多舛或受到不公平待遇,一怒之下失去理智报复社会,造成重大灾难和人间惨剧,这种极端行为必遭唾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严于律己的道德标尺。当前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良好的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靠全体国民,必须人人从我做起,先律己、后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守道德底线。譬如:一张假币流入你的手中,你会及时交到有关部门,宁愿自己吃亏,也要避的人则相反,为了挽回个人损失,会再次选择时机,将假币流入到下一个人的手中,他就成了犯罪的帮凶,步了不法分子的后尘。谁都不希望收到假钱,但邪恶止于正义,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时,犯罪分子就无能为力、无处藏身。这一个简单的例子,折射出人格的高贵与卑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善待他人的豁达胸怀。人与人之间交往,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的道德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发显示出它的哲学智慧。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善待他人不是懦弱和胆怯,而是一种情操,一种美德,一种宽广的胸怀。孟子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把一滴水融入大海,获得波澜壮阔的美丽。只有善待他人,才能不被孤立,获得友谊、信任、谅解和支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看到人生路上处处春暖花开,踏入愈加奇妙的境界,走向希望满满的未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引我不断前进的灯塔。亲爱的朋友,请以此为镜,谨言慎行。倘若,每个人都心怀仁善,事事都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无限温馨而美好!

作者简介
陈昱霖,女,汉族。1998年12月生。山东莱阳人,烟台第一中学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