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还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很多影响,所以作为华夏子民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其教学直接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已经个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一直被纳为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但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对此,本文先简要概述古诗词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详细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并针对问题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概述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1.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发生过多次震荡与调整,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震荡与调整是19世纪40鸦片战争后,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地域上的设计范围也很广,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其内容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这些内容都在古诗词中得到了体现[1]。
(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实质上是德育,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具有很高的德育价值。因此,我国在小学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古诗词、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兵马俑、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风筝、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 、国画、对联、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等。
二、传统文化教育中古诗词的重要地位
1.古诗词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中考必考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古诗词的学习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文化修养提高和智力水平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诗词赏析能力、语文学习能力等得到提高。
2.古诗词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也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的重要载体,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见证,所以古诗词与传统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传统文化修养,而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古诗词得以传承和弘扬的依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和相辅相成。
3.在传统教育中教授古诗词,不但能够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够让学生在经典的古诗词中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奠定了基础。古诗词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但有描述环境的,还有描述人物、花鸟、树木和艺术的,充分展现出别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使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整个传统文化教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2]。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方面古诗词教学问题
第一,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古诗词涉及到的语法、词汇及句法很多,并且不同的语法、词汇和句法等的教学难易程度不一样,理应根据实际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并没根据实际制定教学方案,而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多种古诗词教学,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第二,部分初中语文老师的古诗词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能力不足导致 古诗词理解及讲解时间过长,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效率,还影响了学生古诗词学习进度及有效性;第三,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传统,难以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二)学生方面古诗词教学问题
学生失去古诗词学习兴趣,原因包括:老师没有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就不感兴趣;认为古诗词没有使用性,故失去学习兴趣。
古诗词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主要体现在:古诗词内容与实际生活差异大;古诗词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差异性且难懂;第三,古诗词教学内容复杂且教学方法单一[3]。
三、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一)老师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阅读量及理解能力
第一,熟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并详细了解相关词汇、语法及句法的诠释,以培养古诗词理解能力;第二,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在古诗词阅读量提高的基础上将自己学习到的古诗词理解方法传授给学生[5]。
例如,老师可以多阅读像《劝学篇》这类古诗词,以了解其中的精髓,如经典语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为"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便引出不积累古诗词怎能更好了解古诗词的学习观点,以此激发自己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同时,引导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进而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相关古诗词,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理解能力。
(二)老师要将生活实例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
第一,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古诗词教学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老师要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生活实例及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主动性;
例如,《使至塞上》教学中,老师可以先简单概述作者(王维)及其社会背景,然后描述王维那个时代的生活景象,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社会背景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王维那个时代的社会产生憧憬,进而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该古诗词的印象,进而达到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及效率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阅读量,以提高自己的古诗词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生活与古诗词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吴荣永. 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89.
[3]马丽丽.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 学周刊,2016,1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