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为研究对象,依据我国对养老事业的规划与相关政策,阐述了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机遇与问题,根据国内外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提出智慧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养老模式;智慧养老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1]。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和机遇。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益民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
一、智慧养老概述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当时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2008年11月,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地球”这一理念。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在“智能养老”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智慧养老”是“智能养老”概念的更进一步发展,从词义上讲,“智能”(intelligent),更多体现为技术和监控;“智慧”(smart)则更突出了“人”以及灵活性、聪明性,在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还要一方面做得有智慧,即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实现绿色养老、环保养老;另一方面利用老人的智慧,终为老年人打造健康、便捷、愉快、有尊严、有价值的晚年生活。
当前智慧养老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多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将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一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好老年人的经验智慧。
二、智慧养老的机遇与问题
“智慧养老”它有很多的层面,那么第一个层面就是从个体老人来讲,应该成为智能化的老人,或者说是智慧老人(配备可穿戴智慧产品)。第二个层面从家庭来讲,那就是要做到智慧家居。如果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话,家里的东西(设备)都要是智慧的(举例,如自动清洗机等)。第三个层面从社区来讲,我们要建这种智慧型的社区服务中心。第四个层面是针对养老机构的,养老机构也要变成智慧的养老机构、智能化的养老机构。
对于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来说,智慧养老从各个层面提供了市场需求,充满了发展的机遇。
首先,智慧养老体现在老人所用的设备上,要重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现在有很多,比如我们戴着的眼镜,现在眼镜已经可以做到智能化了。还有像女同志的耳环、项链、胸针、手镯、脚链,男同志的皮带,甚至是衣服等,现在市场化推广最好的就是腕表,这些可穿戴设备都可以感知到老人的信息。这些设备最好能做到使老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同时又能收集到他(她)的重要的健康信息。
其次,智慧养老体现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为老服务的设备和系统上。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分为智能灯光控制、智能电器控制、安防监控系统、中心控制系统等几大功能。
再次,智慧养老体现在把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知识)有效地利用。比如国内第一个针对老年人情感交流和知识分享的平台—老友帮(www.rd1860.com)网站,在这个平台上,有微博、博客,可以写回忆录。实际上那些低龄的老人,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和很多的智慧。如果用的好的话,可以有效帮助解决我们国家即将出现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如果是某个企业遇到一个技术疑问题,它可以把这个问题发到这个平台上。比如一个化工企业有问题,而老王是化工方面一个具有组织能力的专家,他就可以通过老友帮这样的经验分享平台把全国的化工专家组织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理念的创新,借助这样的平台,这些老人资源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智慧养老模式现状
(一)智慧养老的不同模式
对应不同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也有不同模式,如智慧养老的居家模式、智慧养老的社区模式、智慧养老的机构模式、智慧养老的虚拟模式。
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方面(例如合肥市居家养老智能中心),由一个服务呼叫中心和一个服务网站组成,呼叫中心可以根据老人需求完成对老年人得各种服务,还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提供亲情定位、家庭视频监护等特殊服务,老人的即时位置以及在家生活状况在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见。
在智慧养老的社区模式方面,比如上海将以“智慧养老”作为重点内容,试点推进10个左右“智慧养老社区”建设。
在智慧养老的机构模式方面,北京市昌平区汇晨老年公寓与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中国)合作建立的首个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正式运行,为公寓内的700多位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二)国内智慧养老模式状况
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养老产业模式开始逐步转化,由最基本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逐步走向现代智慧养老模式,在我国较多城市已经开始实践。除上节提到的国内不同模式的“智慧养老”做法外,还有以下多种实践。
北京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杭州桐庐的“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山东济南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南京市的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
厦门的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广东省深圳市采用“李秘书智能盒子”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向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生活、健康、安全、娱乐、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务。养老模式几经变迁,现在已进入智慧养老阶段。然而,这个阶段尚不成熟,模式尚未完善,这就促使着行业不断升级。社会组织及企业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三)国外智慧养老模式状况
信息化技术手段作用于居家养老的成果在发达国家已经频繁显现。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它的腹部安装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器,可以随时监测病人的体温,所有的监测结果会传送到负责该老人健康的社区医生手机上。机器人还能接受医生的指令,与老人互动式交流,向老人提供保健咨询、建议,并将老人的要求转告给社区医生。
四、我国智慧养老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将近2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据联合国(微博)预测,中国2040年将逼近日本2011年的水平,老龄化比率将超过21.8%。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11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3300万人。
另外空巢家庭比例上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接近一半;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我国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达到38.3%,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慢性病例增长也不容乐观。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是43.2%,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9712.2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6612.6万人,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1813万人。
五、智慧养老市场运作机制
智慧养老的服务平台主要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降低为老服务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科学养老理念的传播和各系信息化养老在实践中的迭代升级,合理架构运营管理模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服务资源,降低服务成本,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合理的为老服务,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方面都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从政府方面来说,现在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规范。规范要先行,不要像手机充电器一样,每个企业各搞一套,彼此很难兼容,既浪费资源、也不环保。各个技术标准应该统一,以后能够做到互联互通,养老系统跟医疗、社保系统等都能够互联互通。第二,就是在政策上、税收上应该给这些从事智慧养老的企业和机构一些优惠、一些支持,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加进来,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使银发产业变成朝阳产业。
作者简介:张志霞(1979-),女,汉族,山西原平人,计算机讲师,硕士研究生,广东华南健康养老产业研究院信息部部长;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张石峰,广东华南健康养老产业研究院长,教授。
基金项目: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肇庆市老龄化人口动态预测与养老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B-07)。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
[3] 吉林教育编辑部.“互联网+”的基本内涵与特征[J]. 吉林教育. 2016(20)
[4] 潘峰,宋峰. 互联网+社区养老:智能养老新思维[J]. 学习与实践. 2015(09)
[5] 屈贞. 智慧养老:机遇、挑战与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