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体育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 者:郭京尧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长乐中学 266700

        一、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内涵。
        学校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学校体育文化和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等文化构成了校园的文化群。而学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群中最为特殊。
         2、特征。
  人们通常把文化划分为三大类: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是从属于文化的“亚文化”,学校体育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同时也包含于三大类文化之中。使它表现出鲜明、多元的文化特征:其一,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增长学生体育才干,增进其身心健康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的意志,拼搏进取的精神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其二,学校体育文化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有明显的娱乐特点、愉悦身心、调节情感的文娱活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状
        1、标准。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的中后期,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满意的心境,和谐的同学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心理指标健康状况评价公认的有三条和七种能力。三条原则是:1、心理与环境的协同性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3、个性的稳定性。七种能力是:1、适应能力2、耐受能力3、控制能力4、知觉能力5、思想能力6、社交能力7、康复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状。
        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压抑、焦虑、自卑、 怯弱、担忧、矛盾、孤傲、冷漠以及躯体化症状等,日常生活表现为:过度依赖、不能自立、任性、自我为中心、情感淡薄、心中无他人,骄傲、不和群、不善交往、缺乏抗挫折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学校体育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学校体育文化能帮助中学生准确评价与认识自我、促使身心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校体育文化的主要任务是让中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如加入各种体育团队,参加田径、球类、体操等各种活动,以及各种体育比赛,从中体验成功,提高个体身体活动能力的有效感,促进对自己的积极感知,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自卑、自负逐渐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强。
  2、学校体育文化能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又要互相配合协助,通过“战术”配合,来表达你的意识和情感,能让陌生的你、我、他成为运动场上默契配合的伙伴,场下无话不说的朋友。
        体育运动是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环境之中进行的,随着场景、内容的不断变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的更替,你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待人处事方式,同他人进行沟通。只有这样,你才能下受到运动带来的种种乐趣,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从而提高你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
        3、学校体育文化能帮助中学生保持健康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在紧张学习之余,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竞赛。有利于心理调适并恢复到最佳状态。因为体育活动能丰富你的生活,改变你的心境和思维方式,改善你的情绪,帮助你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体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你的兴趣和爱好;体育内容的复杂性和多边形,能激发你的应变能力。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感。
        4、学校体育文化能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使中学生具有自信、自强、宽容、大度,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行为素质和心理品质。
        运动和比赛是学校体育文化主要活动方式,中学生利用公平合理的竞争来表现自己,不仅锻炼了独立性、果敢性、坚忍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还增强自信心、上进心、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等品质。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人生中求知、转折的重要阶段。心理对自身和外界承受压力的可控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面对着年龄较轻、学习压力较重、心理承受力不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
  2、建议。
        学校体育文化面对着特殊的群体,心理是否健康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学校体育文化的优势,给予几点建议。①、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人文化。②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绿色化。③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科技化。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
[2] 李祥、学校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3] 季浏《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